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华龙一号"工程建设中,中核集团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之路,充分利用我国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联合国内75家高校、科研机构及设备供货商共同参与研发制造."华龙一号"首堆工程设备供货商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中直接供货商300余家,分包商达到5300多家.从设备规模来看,"华龙一号"首堆工程中共有各类型设备7万余...  相似文献   

2.
萧驰 《中国纺织》2007,(11):78-78
"中国制造"的2007年,一个严峻的年份。物美价廉的中国货遭人诟病,不论是以偏概全的刻意炒作,还是捕风捉影的臆想和放大,都在抹黑称雄世界的中国制造。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制造被施了魔咒。  相似文献   

3.
向着推动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挺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核燃料企业的目标冲刺,"十三五"是中国原子能推动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程,中国原子能与核燃料公司战略性合并融合,组建了核燃料研发、制造、销售和国际贸易服务一体化运营的新中国原子能.中国原子能踏着时代的脉搏,在梦想中崛起,在机遇中奋进,在挑战中发展,变革中的辉...  相似文献   

4.
过去五年间,中国纺织产业在《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布局下实现了长足发展,纺织品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时,产业伴随着"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的热潮驶入新的轨道.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过去五年,中国纺织产业在品牌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曾令中国制造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这一因素在此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中国纺织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迫在眉睫,中国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涉足民用产品以来,至今,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主要的液压基础件研发生产基地之一.1996年, "力源液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液气密行业和中国航空工业企业中首家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中国纺织》2012,(5):58-59
曾经,古丝绸奏响了我国服饰文化的华彩篇章,而今,那辉煌的巅峰已经渐行渐远。我国沦为世界服装制造工厂,原创设计动力缺失等一系列弊病凸显,我国服装产业未来的路在何方?2012年3月23-25日,由《竞争情报·服装经销商》杂志社、中研国际时尚品牌管理咨询集团、中研资本、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和中国服装培训网主办的"2012中国服装品牌论坛"暨"成就中国服装500强业界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服装界的上市公司高管,优秀的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代表,以及营销领域的专家,文化界的学者等共计2000余人齐聚一堂,从品牌升级、渠道变革、零售模式三大主题切入,共同探寻中国服装业复兴的方向,期冀着思想的交汇碰撞能够为行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中国二重核电装备制造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二重以核电装备国产化为己任,在核电基础材料研制、核心制造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雄厚的设备技术基础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加快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班组》2015,(4):16
眼下,"德国工业4.0"正火热,中国是否也要照搬照套?当然不是。其实,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争在2025年,中国制造业迈入国际制造强国行列。比较当前盛行的"德国工业4.0"概念,"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中国要用3个10年来实现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去过三峡工程建设工地的人,都会惊叹工程的宏伟壮观,也会为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而自豪.即使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70万千瓦水电机组,也将由我国与外方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以三峡为中心构建的西电东送电网,由我国自己制造的50万伏高压输变电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的中国服装业进入"新常态"发展,在"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日渐成为发展主旋律时,本土服装企业的模式再造与品牌创新更显得难能可贵,国际化之路到底有多远?多品牌发展优势何在?品牌的文化根基如何塑造?2015年舒朗品牌在掌舵人"大胡子"吴健民带领下践行了中国服装品牌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7月18日,湖南省首个服装色彩研发基地授牌仪式在湖南举行.仪式上,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将"中国时尚商务男装色彩研发基地"的牌匾授予圣得西服饰集团董事长罗文亮.罗文亮说:"设立国家级的色彩研发基地,既是服装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圣得西时尚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本届家纺展上,很多家纺企业均表示要在调整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发展和巩固传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等方面,生产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新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22-27
【获奖车型】MG6 【入选车型】奇瑞瑞麒G5、吉利帝豪EC8、MG6【获奖点评】MG6实现了企业对引进品牌、技术、产品和制造能力的所有权、研发权和经营权的掌握,代表了自主研发的一个主流派。MG6作为中国车,是在引进有限的几个车型之外,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之上,自主开发的全新产品,融入了很多中国设计元素,又与MG传统风格体系融为一体。MG6之所以能够成为本届车型评选的年度大奖,是因为它在本地化制造之后,  相似文献   

14.
面料,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产品,占据了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出口的重要份额,也使中国服装市场异彩纷呈.在产业依托科技创新不断升级发展的今天,如何让面料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生产更贴近终端用户的需求,让产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22日,由中国经营报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参数国际>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业同业排行"在京正式启动.60余位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传媒人土、企业家出席会议,并就世界工业生产重新布局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品制造企业如何创造自主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据伦敦奥组委会预计,英国能从奥运纪念品销售中获得10亿英镑收入和8600万英镑利润。然而,在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只有9%写着"英国制造",65%的特许商品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有19%产自土耳其,4%产自菲律宾,此外,印度、越南、印尼、泰国、巴基斯坦、德国、波兰等国也生产了部分奥运特许商品。那么,中国都承接制造了哪些伦敦奥运特许商品呢?毛巾和床上用品共有7类,中国生产了其中5类;服装共有128类,中国生产了其中的23类;杯子共有19类,玩具汽车共有11类,别针共有190类,毛绒玩偶/吉祥物共有4类,徽章、腕带和手环共有18类,全都是中国制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本次伦敦奥运会的特许产品生产方面可谓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在这辉煌背后,"中国制造"却面对着层层考验,特别是如何提升技术附加值,使中国制造脱离"廉价"的符号,从而树立"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含金量和美誉度,这个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所在,本期奥运专题,我们将深入分析奥运经济给中国玩具、礼品产业带来的利好的同时,其更加凸显我们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会议指出,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突破,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呼吁13亿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显然,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未来必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在此过程中,作为国家民生行业的纺织,也将肩负起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突破的重任.那么如何做到举重若轻,不负重望?其根本途径在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换言之,只有依靠创新驱动,"中国梦"方能尽早实现! 说到中国梦,想起七八年前读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制造业一片繁荣的大好情势下,创造力不足的缺憾.当时中国制造已经走向全球,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made in china"的标志,从简单的日用品到家用电器,再到尖端科技产品,无所不容,大家在谈论起这些时,自豪感溢于言表,不过很多人也意识到了"中国创造"的不足,当时媒体上曾刊登过"八亿件衬衫才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反思,没有创造力,我们的企业就只能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我们能制造很多产品的核心部件,却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永远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光靠喝汤我们能够发展壮大吗?  相似文献   

19.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应用,汇聚众智,促进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二要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全球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的生活与"中国制造"息息相关。而对于"中国制造"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在照猫画虎,甚至有一条外电曾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的国家。然而,"模仿"只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当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制造也曾广受诟病;日本制造当年在美国人眼里也不那么受欢迎;九十年代中叶,韩国制造在中国也不那么入流。随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制造"也在一步步地升位,目前"中国制造"也有着高下之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