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怎样定位,一直是人们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结合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实际,做一粗浅探讨。1.国有林区选择主导产业的历史回顾按照计划经济的行业分工,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属原材料采掘业,以提供原木为生产目的。因此长期以来,木材采运业一直自然地占据着主导产业的地位。随着森林资源数量的锐减和可采林木质量的蜕化,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相继陷入了程度不一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境地。为了摆正林业的特殊重要地位,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广大林业工作者对选择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实施“天保工程”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是我同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广阔的森林阻挡着蒙古导风和西伯利亚寒流的雨袭。这里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发源地,是我国东北的水之源、牧之地、粮之仓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但由于30多年过量采伐,加上森林火灾和人为破坏等因素,全区已陷入森林资源危机的境地。森林资源危机导致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决定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使森工企业由采伐为主转为营造林、保护为主,立体开发林区多种资源,优化林区经济结构,合理分流富余人员,实现国有林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有森工企业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培育的微观主体,也是承接林长制在重点国有林区落地推行的基层单位。以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国有林区改革深化与林长制全面推行的双重背景,展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林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企关系因此更加紧密;林长制工作目标、管理机构、工作机制与重点国有林区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管理惯性、地方性知识有待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因此,提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策略:第一,制定林长制工作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包括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第二,制定林长权力清单,厘清地方政府与国有森工企业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责权边界;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森林资源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实行林价制度是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财务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理顺木材价格,增强森林采伐人员有偿使用森林资源的意识,促进森工企业合理节约地利用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林业部、.财政部、物价总局于1991年提出了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选出九个森工企业进行林价制度改革的试点。1992年又扩大到在我省森工企业全面试行林价制度。现行的办法在运行的过程中究竟发挥多大的作用?存在着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个题目,我们于1993年11月先后深入到省直属的森工企业泉阳、露水、湾沟、三岔子等…  相似文献   

5.
对价值链、林业产业价值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论述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产业的发展,重点分析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短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绿色食品总体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等等。提出扩展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价值链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整合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业,实现两者共赢;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规范发展多种经营等,这样才能延伸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产业价值链,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理论思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省部分国有森工企业推行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把营林、育林、防火、护林、职工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将国有森林资源的管护落到实处。同时,森林经济由单一经营林木转为对林木、林区资源双重管护经营,达到森林安全与职工致富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林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在林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变革,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明确企业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权限和责任,帮助林业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国务院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国家授权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分级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集团受权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改变当前森工企业既是森林资源管理者,又是森林资源使用者,自管自用,森林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分,管理上资产主权缺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在国有林区长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为例,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首先,概述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并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黑龙江国有森林资源管理行政权力移交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再次,对通北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通北林业局存在生态直接支出所占比例偏低,职工工资水平低,天保工程政策标准存在滞后性等问题。最后,提出明确改革要素流向,完善国有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天保工程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天保工程动态管理机制,对国有森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予以政策扶持等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区改革与实施天保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岚  艾畅 《林业经济》2012,(8):76-79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普遍采用垂直管理体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从垂直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东北国有林区改革的评价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森工企业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探讨了改革的趋势。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四权合一"与"两权分离",探索了委托经营、承包经营,但改革尚未全面推进。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经营集团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也日益增多。在各类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中,出让、转让占全部产权变动的比例最大、发生的次数最多、涉及的经营单位最广。变动类型以林地使用权和旅游(景观)经营权2种类型为主,定价方式以协议定价为主。出让、转让产权变化中存在着定价不透明、评估不健全、程序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尚待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肃产权变动行为,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和健全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山东、福建两省部分国有林场的实地调研,对国有林场有偿使用的历史实践做了阶段性的划分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方式:承包、租赁、森林资产抵押、森林资源作价入股、合作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度上有存在法律、政策和产权等明显的制度约束,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领导和权责不清,国有林场森林景观资源开发与现有制度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营林生产和采运生产2个方面阐述了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状况,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未来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即从3个方面展开:分类经营管理、参与式管理、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林地、林木资源的不断增值,国有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有林场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影响林区的未来发展。通过对某市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题调研,针对当前茂山林场林权纠纷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从林权纠纷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入手,针对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的现象,通过对茂山林场林权纠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林权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明确加快林权流转的途径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依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与3R原则,在森林资源、林地资源的复合基础上,构建国有林区木质资源与非木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以便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和废弃物作为一种循环使用的原材料,形成一种"森林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为国有林场涅重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结合浙江省淳安县国有林场实际,提出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从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整合重组、定性定编定经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经营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了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供给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森林生态供给投入、森林生态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关键因素。森林培育技术虽然有利于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但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培育技术对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现存管理体制下政企不分,管资源与砍树木同出一家及其带来的问题,介绍了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2007年底以来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初步理顺森工与政府的关系,强化了林管局的林业生态建设管理职能和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职能,优化了生产关系和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国有林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林管局职能,在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的同时,赋予林管局林业行政许可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