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以具有低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如PET为基材,采用喷墨印刷法及旋涂法沉积含银金属有机油墨,经UV光固化及对苯二酚溶液处理生成银导电层,此过程在室温下进行,用时不到1min。结果表明银导电层的电导率是纯银的10%。本文也测试了沉积银导电层后PET膜的机械稳定性,发现电阻随着应变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经过12000次变形试验后其电阻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铜导电油墨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进行喷墨印刷形成铜导电层,并研究基于铜络合物的铜导电油墨与柔性基材的相关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氧等离子体对PI薄膜表面进行改性,以测试接触角来表征改性前后薄膜表面性能的变化。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参数使接触角降低。再利用喷墨印刷在改性前后PI薄膜上沉积铜导线,在200℃氢气环境下进行热处理,印制铜线发生烧结而收缩。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和四点探针分析铜导线形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电导率。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改性的PI基材上可成功沉积具有纯铜相的连续铜导线且具有良好的烧结微观结构,同时确定了铜导电油墨与基材表面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水性丙烯酸树脂和导电碳粉为基本原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利用油墨进行涂布并检测样品,并分析了水性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与印刷性能,包括导电油墨的电阻率、油墨的黏度、油墨的干燥性及油墨附着力等。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附着性能优良和具有环保型的水性导电油墨。  相似文献   

4.
T.  Fischer  U.  Hahn  M.  Dinter  M.  Bartzsch  G.  Schnlidt  H.  Kempa  A.C.  Huebler  安粒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2009,(5):69-70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导电结构沉积的新型方法,它源于并完全符合快速联线印刷工艺。该方法可以改进印刷电子行业中导电结构的分辨率、均匀性和边缘清晰度。电晕处理可以提高基材的表面能,基材上某些区域的表面能通过与特定材料(如印版)接触而降低,这些材料具有适宜的表面性能并能形成微米级的图像。将导电液喷印在多相体系表面,并通过高表面能积聚在表面上。通过干燥,导电结构可用作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制品的源/漏极接头。  相似文献   

5.
采用印刷天线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成本低,但性能不如金属天线标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印刷天线的性能则可替代金属天线。阻抗越低印刷天线的性能越高,而阻抗又取决于天线的厚度和导电油墨的阻抗。为了研究油墨紧度和粗细对阻抗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线径的印刷天线。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压实印刷天线线圈,阻抗降低40%以上,而电感和电容则维持不变,且印刷天线经压实的RFID标签识别距离明显增加。此外,测试了试制的印刷天线RFID标签,结果表明识别范围已经可以与铜质天线媲美,且发现RFID标签的信号读取范围不依赖于标签的几何形状。稳定读取范围的存在使低精度印刷天线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从而可降低标签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介绍了导电油墨的主要成分、类别及应用情况,阐明了导电油墨在印制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无机型、有机导电高分子型和有机金属分解型等不同种类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导电油墨研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导电油墨的研究现状,指出提高新型导电油墨导电性能、改进其印刷适性以及降低制作成本是今后的主要研发方向。在已出现的各种新型导电油墨中,纳米金属导电油墨、有机高分子导电油墨、有机金属分解导电油墨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优点,有望成为将来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导电涂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采用溅射技术在LCD或OLED平板加工过程中涂布ITO层,以及在电子印刷器件基材表面制备基极层。然而,传统涂布工艺(电子束溅射、旋转涂布等)在工业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工艺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真空等苛刻的生产环境。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提出用各种印刷工艺来替代传统的涂布工艺。本文提出将静电喷雾沉积(ESD)印刷工艺应用于ITO涂层和导电涂层的制备。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静电喷雾沉积工艺,本文也研究了喷嘴和外加电压对不同类型喷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大批量生产多层聚合物基厚膜电路板时需要低成本的印刷技术。对于有超过6层导电层且不平滑的表面来说,丝网印刷是一个便宜、便捷的选择。为了研究丝网印刷技术的可行性,本研究在不同衬底材料的表面,如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酰亚胺(PI)和液晶聚合物(LCP),使用同样的印刷分辨率,常规的厚膜网版印刷,通过丝网的网孔在衬底上形成精细图形。最后,研究在双层PI衬底(拥有2层导体层,在导体层的两侧有1层绝缘层覆盖板基孔)上的印刷。丝网印刷的导体材料是银基纳米颗粒油墨,介质层是聚酰亚胺基材料。许多变量是妨碍这种经济适用技术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影响因素。例如,如果固化温度超过200℃,聚酰亚胺基板的稳定性就成为大问题。在本实验中,如果印刷面积小,层与层之间的对齐公差是允许的。然而,在印刷进行一段时间后,层与层之间的平整度会变差。测试用纳米粒子油墨是一种很好的导电系统,但是,当固化温度从230℃降低到200℃时,生产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另一种实现多层结构的方法是层压法。本研究选择PET和PC层,重点是处理沉积胶层的PET层和片材的复合过程。多层结构中的板基孔和导线通过常规厚膜网印解决。先打孔,然后采用厚膜网印填补,最后印刷表面。层与层之间的黏合精度和对准精度〈±15μm。  相似文献   

9.
《中国包装工业》2001,(2):19-20
柔性版印刷是近几年国内包装印刷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柔性版印刷作为低污染的印刷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采用。   在柔性版印刷中,包括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印版制作。杜邦赛丽,作为柔版的先导者,有着一整套先进的制版工艺和辅助系统,以帮助那些致力于柔版印刷的厂家,制作出完美的柔性版印刷品,尤其在彩色印刷上,杜邦赛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Cyfos系统   即为赛丽柔版制版优化系统,此系统实为一套软件,通过在特定条件下的测试性印刷和特殊仪器测量印样,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干轮转印刷工艺的有机金属基铜导电墨水。在高于250℃的温度下烧结时,金属有机物可在柔性基材上分解形成高导电性的铜膜。该纳米导电墨水由癸酸铜与平均粒径小于100nm的复合铜纳米微粒制备得到。铜墨水的黏度范围是10^4~10^5mPa·s(转速为50rpm)。在3%的H2环境中,在高于250℃的温度下烧结20min后得到的导电铜膜电阻率低于10μΩ·cm。在320℃温度下烧结20min后,导电铜膜电阻率可进一步降低到4.4μΩ·cm。当在柔性基材上低温烧结时,纳米铜墨水会继续形成高导电性的金属膜。同时本文也成功地证明了该纳米铜墨水的印刷适性。  相似文献   

11.
印刷技术参与到RFID标签制造中去,这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随着印刷工艺参数研究的不断深入,导电油墨配方的不断改良,必将使印刷技术在RFID标签制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RFID标签生产商德州仪器TI(Texas Instruments)与一家位于芝加哥的纸板和包装产品制造商,共同开发了一种将RFID标签应用在包装箱上的包装模式——“RFID包装箱一体化签条”。这种模式是将一个RFID标签嵌体(Inlay)直接集成到波纹纸板箱里,标签天线是由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到箱子上,通过导电粘合剂用RFID签带(strap)把天线封起来。波纹纸板箱的纸板分为3层:一个内壁层(挂面纸板),中间波形层和外壁层(挂面纸板)。嵌在内壁层和波形层问的标签嵌体很好地受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尚没有金属油墨可以在室温下只通过印刷步骤便形成导电图案的技术。例如使用纳米金属油墨在塑料电子产品上印制导电图案,必须进行额外的烧结处理,通常是通过加热至高温来实现。在烧结过程中,形成图案的纳米粒子(NPs)发生团聚以形成连续的导电层。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新型的烧结工艺,如微波、激光烧结,脉冲氙气、电子或化学烧结以及等离子烧结等,但是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高成本的设备以及复杂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艺。因此,对于油墨而言,尚需研究的课题是,印制后无须额外烧结工艺即可获得高导电率。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7月,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基于纳米材料的绿色印刷电路制备技术产业化"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北京市纳米银导电墨水和基于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电路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实现产业化,对于推动我国纳米绿色印刷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电路制备技术,是将纳米导电材料直接在纸或膜表面印刷形成电路。该技术可取代传统的电路蚀刻工艺,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低成本的纸和类纸基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电子领域。以纸或类纸为基材,采用功能墨水(如导电聚合物、半导电聚合物和碳纳米管)可以制备诸如晶体管、电容和感应器等电子元件。目前的相关报道很多,如在报纸上印制有机光电二极管,在微生物纤维素膜上印制电子纸显示器,在纸基上印制可折叠热致变色显示器及在真空沉积聚对二甲苯涂层纸张上印制高性能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  相似文献   

16.
印刷电子学为设计低成本的电子产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在未来几年内,采用印刷技术,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纳米材料可能会带来印刷电子产业的变革。印刷电子产品可包括非常廉价的射频标签技术(RFID)、低廉的并可随意处理的显示器/电子纸、内部连接件、部分电子组件(如印刷电路板)、传感器、存储器以及耐用的用户界面。此外,印刷电路板可用喷墨印刷片基代替。直接打印的纳米粒子油墨还可用于电互连组件。在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如何使材料沉积和热压结更精确等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保互连部分的质量。适当的过程控制将保证印刷互连组件有适合的导电率。其中,印刷参数,如油墨温度、墨盒高度、片基温度(片基表面接受墨滴的位置是固定的)等,是印刷质量评价中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为了使导电线路得到良好的分辨率和可重复使用的性能,这些参数非常重要。另一个关键技术是片基处理,它同样决定了线路板的质量和分辨率,由油墨与片基表面之间的化学交互作用(表面能)确定油墨附着在片基的质量。一个优化的表面可以在金属线路黏结和分辨率之间找出最佳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得到表面能的最佳值。常见表面处理方式有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和化学处理。在本研究中,对所用聚酰亚胺片表面采用电晕处理和化学溶液处理,用于评价表面能和确定最佳表面能值。  相似文献   

17.
该产品采用厚膜工艺 ,将铁氧体浆料 /陶瓷浆料和导体浆料交替进行叠层印刷形成电感图形 ,再进行烧结形成一条螺旋式导电带 ,导电带外围的铁氧体 /陶瓷使磁路闭合 ,导电带之间通过连接点贯通 ,导电带两端有引出端与端电极连接 ,再经过镍、锡 /铅电镀而成。其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平面连接 ,层间电极连接可靠性高 ;起连接作用的电极凸点与陶瓷材料结合紧密 ,无应力 ;陶瓷材料层间实现无间隙结合 ,形成独石型结构 ;具有很高的设计自由度 ;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生产成本低。该电感器共有三大系列 ,铁氧体电感SDFL、高频陶瓷电感SDCL和片式磁珠 ,…  相似文献   

18.
印刷过程中,印刷供墨量是决定颜色复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是通过胶印机操作台调节墨键开度来控制。本实验根据印刷机供墨原理设计了印刷测试图并进行印刷实验,得到不同印刷供墨量对应的密度值;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油墨密度与印刷机墨键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印刷过程墨量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聚合,以咪唑衍生物为辅助料可以成功制备高导电透明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薄膜。带有1~2个烷基官能团的咪唑衍生物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EDOT的电导率。为了研制一种易于实现的PEDOT成像法,本文采用了喷墨印刷或软光刻技术结合气相聚合法,并以带取代基的对甲苯磺酸铁为氧化剂,3,4-乙撑二氧噻吩为聚合单体来制备PEDOT图像。这种新型方法的实现将为制得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图像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塑料家族的新成员胡乾山1.导电塑料塑料一般都是绝缘体。然而目前导电塑料的研制巳取得较大进展。在聚乙炔、聚吡咯的链状大分子中,碳原子双链上的电子能在链上移动,但这还不足以使整个聚合物导电。如果加入适量的碘或锂,整个聚合物就导电了。但到现在为止,导电塑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