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孙晓波 《上海保险》2015,(11):58-60
通常情况下,人身保险合同在生效后将根据投保人缴费情况产生个人账户价值。该账户维系着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享有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各项权益,账户价值的所有权和受益权应归属于投保人或受益人。个人账户价值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关乎保险责任的履行,应成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以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毅文 《上海保险》2012,(12):36-38
受益人又称保险金受领人,是指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在受益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不是一个人的情形时,受益人称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以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相对。我国《保险法》的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但是,  相似文献   

3.
一、受益人的含义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或保险期满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我国《保险法》第21条明确了“受益人”这个概念。第60条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第63条中又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被保险人的继承人也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在这些条文的“受益人”中很明显地包括了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因此,对于《保险法》中及保险…  相似文献   

4.
购买保险是为了给自己或相关者的生活提供一种保障,一般人在投保人身保险时都会指定受益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即保险金的领取人。显然,受益人不等同于被保险人或投保人。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是以其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并以其生存、死亡、疾病或者伤害为保险事故的人,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财产保险合同有受益人概念适用"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受益人概念是否可以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做出了明确的否定.<保险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然而,在保险理论界,仍然有学者认为受益人概念可以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而保险实务上也出现了投保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情形.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有受益人概念,关系到受益人概念与体系的完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相关观点予以分析,以廓清受益人概念的适用范围上的迷雾.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人身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保险金的给付以保险事故的发生为前提(凌晨,2012)。有别于财产保险合同标的是物体或责任,人身保险合同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生命相对于物体和责任来说有更大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寿险合同具有相对较强的杠杆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面临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其中,由投保人或受益人故意伤害被保险人带来的道德风险是需要防范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7.
遗嘱是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财产相关的事务,并于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受益人则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为了探讨遗嘱人利用遗嘱来变更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法律效力,本文先从一个案例谈起,案情如下:居民陆某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指定其儿子(下称陆子)为受益人。数年后,陆某因病身故,陆子作为受益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给付保险金的申请。保险  相似文献   

8.
李建亭 《上海保险》2007,(10):16-18,13
目前,在保险实务中对受益人的指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正确指定受益人的人身保险合同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身保险合同受益人填写为“法定”或“法定受益人”;有些人身保险合同通过标明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来确定受益人,通常填写为“妻子”、“配偶”等等;少数人身保险合同则根本没有指定受益人。凡此种种,导致了大量有关受益权的纠纷。为澄清人们对受益人指定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减少受益权纠纷,  相似文献   

9.
杜鹃 《上海保险》2003,(7):20-21
在人身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被保险人在签单前出险意外死亡的事件。因为寿险公司往往采用在投保人填写并递交投保单的同时收取首期保费的业务流程,所以一旦被保险人出险死亡,受益人即使没有保险单也会根据保费收据向保险公司提出  相似文献   

10.
祖纪越 《上海保险》2012,(11):38-41
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可能不是同一人,即保险合同是为他人利益而定的。这种由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享有保险金给付请求权的保险合同,被称为为他人利益的保险合同。主要包括投保人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指定其他人为受益人;  相似文献   

11.
离婚财产分割中的人身保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夫妻一方或双方作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人身保险在离婚财产分割中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笔者认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得保险金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尚在保险期间的人身保险合同不能进行离婚分割,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主动进行合同变更或解除;夫妻一方擅自以夫妻共同财产为自己投保的,离婚时应当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对投资连结保险进行离婚财产分割,应当对保险金和投资收益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2.
保险合同确定受益人的方式包括依法定继承顺序或指定受益人。在保单有效期内,依保全作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保全与理赔已经在行业内被视为客户服务的两个重要的相关环节,两者存在相互关联性。受益人变更后的理赔更是人寿保险合同处理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实务。  相似文献   

13.
人身保险实务中,体检并非所有险种合同的要求,体检的结果也不一定影响人身保险合同的达成,所以在实务中,很多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达成初步投保意向后,往往在体检结果未出之前,就收取投保人的保费。那么在体检期间发生的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是否有权利索赔?  相似文献   

14.
复效制度是人身保险合同中一项独有的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利益。但是保险法中关于复效制度并未做过多规定,所以在保险实务中常会出现标准不清的情况。本文旨在对实践中复效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亮亮 《上海保险》2014,(10):27-30
一、问题的提出 人身保险作为一种具有射幸性质的合同,保险人对受益人或被保险人给付义务的履行以发生保险事故为前提,但这种保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在可观的赔偿金额和经济利益面前,保险也伴随着诸多需要防范的不利因素。其中受益人、投保人等关系人为获取保险金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发生的道德风险为重中之重,如果控制不当便会直接导致被保险人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甚至保险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都会遭受巨大冲击,这与保险的价值相违背。  相似文献   

16.
李文中 《上海保险》2008,(10):16-17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应保险人的要求参加体检,保险人根据体检结果以“标准体”对被保险人进行承保。但是,出险理赔时保险人通过调查发现投保人没有尽到如实告知义务,无意或者故意隐瞒了被保险人的疾病情况。保险人因此作出拒赔的决定,而被保险人和投保人认为被保险人已经参加了保险人组织的体检,可以视为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应该承担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17.
[案情] 1995年9月12日,原告孙菊芳与被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签订《99鸿福终身保险》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孙菊芳为投保人、受益人;原告孙菊芳之子吴强为被保险人;原告孙菊芳每年应缴付保险费人民币1320元。合同还约定,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被保险人生存至每三周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恨险受益权是对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金的给付请求权。指定有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受益人,没有指定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被保险人。一般所称的保险受益权的丧失指受益人因为法定原因而丧失保险受益权。 一、保险受益权丧失的法律规定 对于保险受益权的丧失,《保险法》第65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我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19.
论保险合同成立的时间--兼论保险费交付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合同的成立一般应以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投保要约作出承保的意思表示为标志,但在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接受投保人的投保单并收取保险费而未即时向投保人出具保险单的情况下,投保人交付保险费性质与效力的断定对确定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有其重要的法律意义。本文作者认为从“无合同则无义务”的一般合同规则出发,推定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符合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更有利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偶见 《上海保险》2004,(2):44-45,42
刘祥斌、李良槐二位先生于《上海保险》2003年第9期撰文《寿险保单质权设立研究》(下称《刘李文》)对寿险保单质押制度予以探讨,笔者阅后深得启发,然觉文中几处概念理解有误,致其结论有失偏颇。 一、人身保险的储蓄性 《刘李文》提出:由于人身保险合同主要以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集中起来,构成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而最终由保险人以保险金的形式返还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因此,人身保险合同具有储蓄性质。 财产保险、短期意外险也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