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群体水平直接估计法作为一种全新的IRT群体估计方法,即能克服CTT在群体估计的困难,又能有效改善IRT对群体的估计。目前应用有困难,但却是一种值得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与项目反应理论(IRT)相结合的计算机适应性测试(CAT)技术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介绍了IRT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AT系统的组卷模块和利用Java实现该模块的关键算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高校在培养出更多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同时,必须对就业困难群体予以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种类有多种,不同群体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不一样,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必须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状况,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指导和帮助。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着手,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指导与帮助的方法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各高职院校开设自身特色的专业,有的专业就业前景很好,但有些专业就业非常困难,这些就业困难的学生就成为了就业困难的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就业困难的群体,寻找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就业困难的群体,找到突破点,解决他们的困难,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岛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乎民生的社会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全区逐步建立起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立体社会保障体系。在青岛开发区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年轻人培训就业,老年人全部保障,“4045”人员就业困难的两头硬、中间软的现象。青岛开发区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结合实际,明确规定把本区城乡“4045”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五类人员纳入就业困难群体范围,打响了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帮扶和援助的攻坚战。几年来,青岛开发区全体劳动保障人通过五措并举,破解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难题,开辟了一条有新区特色的困难群体就业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国家就业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社部门,作为代表、服务、管理就业的事业组织,是政府与就业困难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工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捕获再捕获理论研究是数理统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研究如何利用随机样本估计有限群体的数目。本文对捕获再捕获理论中的一种相对特殊情况——封闭群体捕获再捕获的模型提出、参数估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当前开展县级“财政同级审”的困难与对策黄连孝开展财政同级审,对县级审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笔者试图从当前县级财政同级审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加以分析,以充分估计困难、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办法,切实搞好财政同级审计。一、当前县级财政同级审面临的...  相似文献   

9.
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概况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大幅下降,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导致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就宜宾市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主要指符合法定劳动年龄阶段,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但失去就业资源禀赋(包括岗位、技能、资金、非歧视性的平等就业权利等)的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15):156-15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就业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就是这个矛盾体中的一种。随着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由于个人、社会、家庭等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这场非常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针对这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服务与指导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去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社局把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周密谋划、强力推进,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3):172-174
本文从就业困难群体的影响因素出发,以昆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分层指标(6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以及21项三级指标),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层量化研究,得出就业困难群体目标的量化值,从而在直观数值上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等级进行判断,实现精准化帮扶。  相似文献   

13.
在多主题抽样中,如何根本样本标志值来对总体标志值进行估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元统计理论,提出了多主题抽样中总体标志值估计的一种新方法--条件均值估计,并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与简单估计进行了比较,得出条件均值估计是一种比简单估计效果更好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校学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逐年增多。行为、学习、生活、心理等不同方面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本文从高校困难学生的群体出发,分析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试图寻求建立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就业,是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市连续两年净增就业岗位的政府实事开展以来,23万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今年,凡是愿意服从安排、愿意接受600元左右月收入的就业困难群体将得到包括托底就业、岗位补贴、职业见习等在内的一系列就业援助行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2,(8):14-15
开发公益岗位,安排困难群体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市场竞争就业中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湖北的专题调查可以说是抓住了现实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供全国就业战线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震艺 《价值工程》2012,31(33):276-278
本文通过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种类的界定,分析了目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具体分析了学习困难、生活困难、身体困难三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随之形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并对今后开展该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所谓“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同一户口,具有法定劳动年龄的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或离岗状态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为困难,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对这样的家庭提供就业援助.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既是促进就业解决失业的需要,更是振兴老工业基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