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日益临近,知识管理日益备受关注,已有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技术、社会、经济方面的论文专著发表.发表在"欧洲管理杂志"(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June 2004)上题为<知识首席官首席知识官、首席学习官、首席保密官(The Knowledge ChiefsCKOs,CLOs,CPOs)>的论文,作者粟津幸子(YUKIKA AWAZU)和凯文C.戴索泽(KEVIN C.DESOUZA)从对有关知识首席官的网站信息进行检索入手,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并先后对23位知识首席官进行了访问,研究了组织的三种类型的知识首席官--首席知识官(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首席学习官(CLOChief Learning Officer)、首席保密官(CPOChief Privacy Officer)在组织的知识管理中应达到的目标.该论文的意义在于把知识管理的"过程"与"资源"两种观点联系起来,并提出了组织的知识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在上世纪90年代,是商务界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词汇.概括起来讲,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资源,通过共享、传递、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松 《价值工程》2006,25(1):97-99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有效的知识管理,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进行了详细总结,系统地归纳了隐性知识的类型和特征,并对隐性知识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提出了隐性知识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集群已成为企业主要的合作模式,而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隐性知识主体作为隐性知识依附的载体,必然引起产业集群内组织对隐性知识主体的激烈争夺企业应从保持组织竞争力的角度实行一种补偿机制,吸引隐性知识主体留在组织中以实现隐性知识的获得、转移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层面隐性知识的转移,维持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慧慧  冯勤超  汪长勇 《价值工程》2007,26(12):127-130
近年来,隐性知识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隐性知识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隐性知识的内涵、隐性知识的识别和测度、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三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隐性知识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连娟 《价值工程》2007,26(11):47-50
显性知识仅仅代表了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的大部。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更具体、更大量。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全面、系统的阐释了隐性知识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以有形产品价值为导向的战略理论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知识型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要求有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来代替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应运而生。它被管理界称为第五代管理,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  相似文献   

8.
依据知识的可转移性,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也包括在产品等中隐含的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是计算机不容易处理的。知识在企业中是螺旋式发展和转化的,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螺旋型动态转化。知识有四种转化方式:(1)知识社会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碰撞,产生新的隐性知识;(2)知识外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从而方便地为整个企业共享和继承;(3)知识转换,使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容易被再利用;(4)知识内化,指组织范围内显性知识向个体的隐性知识的转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知识类型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能力的重要资源,隐性知识愈发显示其重要性。本文介绍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隐性知识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组织管理、隐性知识交流环境、员工隐性知识挖掘、隐性知识传播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隐性知识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徐小平 《企业导报》2011,(8):118-119
<正>知识管理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视为最核心的无形资产,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从而避免了财随人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隐性知识"粘滞性"特点的把握,分析了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指出产业集群是隐性知识的栖息地。这为获取隐性知识提供了"集体学习"的平台,并降低了隐性知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中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虽然企业隐性知识外显化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隐性知识分享通常会对企业及社会国家带来巨大效益,因此如何建立促进隐性知识分享的高效机制,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就成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     
《财务与会计》2006,(4):50-50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对企业现有的客户知识,产品知识,行业知识以及组织内部知识等进行系统的管理,把知识书面化,将员工脑子里的无形的知识转变成有形的知识,形成一个可管理、再生和散发的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对知识尤其是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组织的发展。隐性知识共享是与组织相关的伴随着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流动和交换的复杂行为,一般会受到组织特征的影响。而组织承诺作为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其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通过对组织承诺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研究,说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成正比,持续承诺则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呈反比关系,且规范承诺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相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隐性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所在。文章在阐述隐性知识管理相关概念基础上,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有效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四点措施,从而希望对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以高职教师隐性知识挖掘的相关实践经验,尝试设计了基于Web 2.0工具软件的高职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为提高教师隐性知识开发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著名知识管理研究学者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  相似文献   

18.
科研项目知识是军工单位的核心知识来源之一,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未被科研人员察觉的隐性知识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和速度.因而研究科研项目隐性知识显性化模式尤为必要,知识萃取可推进知识的传承与复用,对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隐性知识的特点,以及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对隐性知识挖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各种技术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时所体现的作用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究报告》2010,(7):18-19
知识组织是知识资源有序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知识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应用和共享等知识活动中。通常认为,知识组织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整理、加工、整序、揭示、控制、提供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方法,包括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的组织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