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期内替代与跨期替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本文以 Amano 和 Wirjanto 永久性收入模型为基础,研究1960~2003年期间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以及两者各自的跨期替代弹性,并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检验政府和居民消费之间的互补(替代或无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后政府与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政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及两者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则有了显著的上升,且改革后政府和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互补关系。本研究也指出,现阶段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降低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促进当期消费,同时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随着跨期替代弹性的下降以及期内替代弹性上升,政府与居民消费将由互补过渡为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从2005年7月21日改革以来,人民币处于一个长期升值的趋势中。自"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5日汇率累计升值已达14.34%,但我国钢铁业出口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传统国际经济学认为,货币升值将提高国内商品对国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导致本国该商品出口下降和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商品的替代,从而降低该商品贸易顺差,而我国钢铁业似乎与该理论形成谬论。该文探析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加剧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美国消费者减少这类消费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在人民币升值后,美国消费者有可能用第三国商品替代中国商品,其替代程度取决于价格差价。在人民币升值后,如果中国出口价格仍旧明显低于第三国价格,那么第三国商品很难替代中国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甚至有可能助长中美贸易失衡。另外从对国内影响来看,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技术革新,但就长期影响而言,升值有可能缩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期限。  相似文献   

4.
反映国内商品与进口商品之间替代程度的Armington弹性,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参数,常常被政策制定者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甚至定性分析。本文在制造业整体水平上,对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与美国生产的商品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通过对美国在进口中国商品中所获得福利变动的计算估计,我们认为,Armington替代弹性的大小对美国使用关税贸易政策的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股权溢价之谜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使用了2SLS方法对我国投资者的跨期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发现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很低。即使对投资者效用函数进行修改,Epstein-Zin-Weil效用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股市股权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高度分解的商品单价和成本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对18个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组合计229种HS八位数编码商品的研究,证实进口汇率传递的商品异质性显著.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商品归类后进一步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商品组均为资源密集和低技术制成品,研究时间段内此类商品具有成本上升和需求刚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并没能带来此类进口商品价格的等比例下降;完全(或过度)传递的商品组则均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成本变化稳定或呈下降趋势,需求更富弹性,进口价格下降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当.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率小幅上升,说明汇率波动性加大后厂商更积极地调整其商品报价.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市场分割现象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市场分割现象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通过消费者替代弹性效应和本地差别消费权重效应两种渠道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其中差别消费权重效应会在一定临界值之上制约替代弹性效应,当不可贸易品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亦会减弱本地差别消费权重对实际汇率的正向效应。文章以中国27个省为样本(2001~2016年),利用面板参数模型和半参数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以此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反而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经验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而且该分析通过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超外生性检验。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我国大米城乡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991—2008年大米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大米消费需求经验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方程估计,测算我国城乡大米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需求替代弹性,结果表明,农村和城市地区大米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均为负值,而替代弹性为正,这表明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大米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所占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拉姆齐模型分析框架 ,以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测算结果为依据 ,模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其测算结果显示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 ,且逐年微降并趋于稳定。其数值可用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对资本路径与产出路径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高度分解的商品单价和成本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对18个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组合计229种HS八位数编码商品的研究,证实进口汇率传递的商品异质性显著。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商品归类后进一步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商品组均为资源密集和低技术制成品,研究时间段内此类商品具有成本上升和需求刚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并没能带来进口商品价格的等比例下降;完全(或过度)传递的商品组则均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成本变化稳定或呈下降趋势,需求更富弹性,进口价格下降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当。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率小幅上升,说明汇率波动性加大后厂商更积极地调整其商品报价。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使进口品价格降低出口品价格提高。二是会恶化人们的收入状况,使人们对本国商品和进口的降低,甚至引致失业。将汇率引入消费、投资、进口、出口函数进而构建国内生产总值函数计算人民币升值对消费、国内投资、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使实际GDP的年增长率平均降低了1.37个百分点,使进口增加了6308.90亿元,出口减少了3416.24,贸易顺差减少量占当期贸易顺差的10.85%。  相似文献   

13.
汇率传递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大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9):37-40,47
本文首先介绍了汇率的进出口价格传递理论和汇率的国内消费价格传递理论,然后分析了这两类汇率传递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得出,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传递的速度和程度,以及两类汇率传递之间的关系。单从汇率传递来看,汇率变动对竞争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较小;对垄断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消费一直是中国面临的热点问题,文化需求的状况是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瓶颈,消费者行为是影响文化产品价格形成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和使用文化产品的经济因素.如偏好、效用、替代效应、价格弹性、收入约束、时间约束等等,是研究中国文化产品需求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标准贸易模型的OLS估计,从总体和行业层面上系统地估算2005~2011年中国的长期贸易弹性。结果显示,中国贸易收支的调节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收入,相对价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能力日益明显;Houthakker-Magee假说在中国成立,存在"弹性悲观论"和行业层面的总量偏见;人民币升值并未有效改善贸易条件,汇率支出转换效应更多地体现于进出口相对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食品作为农产品的主要产品,它的需求变化将对农业结构和农产品价格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ELES模型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该地区农村居民基本食物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说明了影响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各种因素,并且对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食物消费水平估计值为7 050.35元;蔬菜、瓜果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分别为0.062和0.106),其次是肉类(0.044);各项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为正值,瓜果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1.354),而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小(0.310):蔬菜和瓜果的自价格弹性相对较高(分别为-0.879和-0.442),粮食的自价格弹性最小(-0.184);粮食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需求量影响较大;随着农村家庭规模的增加,对肉类的消费将会减少,而对粮食的消费将会增加;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瓜果消费的增加(E=0.297);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粮食的支出额不断增大,但它在食物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却是下降的.所以,政府应在保证粮食产出稳定的前提下,鼓励经济作物的种植并引导畜牧业的发展,并在稳定粮食价格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蔬菜和瓜果价格的变动,以保持供求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效果及其变化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09年4月相关指标的月度数据,分别采用协整方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长短期传导效果,并运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在样本期内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短期内对国内进口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具有紧缩效应,但长期间对消费者价格具有通货膨胀效应;近年来影响我国汇率传导效果的重要因素有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达到8.11:1水平,本文结合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因,主要从人民币升值出口弹性小于1,使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而加工贸易是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加工贸易顺差是占我国外贸顺差的比重逐步上升等方面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变中国贸易持续顺差的基本格局,因而此次升值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收支长期而言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