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和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从不同类型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对比分析以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现实的剖析,提出了发展多元化能源结构、开发替代能源和发展高效节能技术等3个方面的应对战略和10个战术对策: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推广节能技术和培养节能市场;加强能源消费和节能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指导;建立节能工程的鼓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能示范区;普及节能教育和宣传;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节能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2.
王波  华坚  贺正齐 《水利经济》2015,33(3):10-13
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合作存在各国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协调机制缺位、合作矛盾突出与合作收益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流域经济合作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建立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加强各个管理层级的协调对话,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明确合作主体间的权责,完善国际河流的法律规范,形成系统化决策管理机制;将水生态监测纳入流域各个水文站点的日常工作中,积累国际河流水生态资料信息,加强对于国际河流水生态研究力度,保证我国掌握充分的国际社会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科技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促进我国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渔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国际科技合作的特征,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风险,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学科领域和工作重点。本文建议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应在基础生物学、资源与生态学、病理与病害防治以及育种等重点领域,并围绕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利用国内投人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创新水平和完善合作机制引导科国际合作工作等方面加强国际渔业科技合作工作,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将为我国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使我国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其中包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问题,现行会计计量面临重构问题,会计核算技术亟待变革,会计人员素质迫切需要提高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能源产出比并不是很高,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能源浪费严重,为此做好能源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费状况,找到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将为我国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使我国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其中包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问题,现行会计计量面临重构问题,会计核算技术亟待变革,会计人员素质迫切需要提高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新的动态与趋势:国际油气贸易形成了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地区,美洲三大区域贸易圈;世界经济低迷、能源供大于求、美元指数走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促使能源价格低位运行;能源供应国增产抢占市场份额,能源需求国市场地位提升;能源使用结构发生改变。短时期内,中国能源供应压力有所缓解;长期来看,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保障压力。我国应对策略:(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外交,促进多边资源合作;(2)加强投资战略管理,提升中国能源企业投资效率;(3)多种能源开发并举,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4)加大能源矿产勘查力度,提高国内能源资源储量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国际、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分析,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能源体制改革,二是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建设,三是能源供需结构调整,四是能源技术革新与国际合作。政策建议:一是加强总量控制,确定合理总量目标;二是加大非常规天然气扶持力度,弥补常规天然气不足;三是调整能源供给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四是加强国际合作,高效利用国际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后的粮食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我国必须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关于实现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游戏规则 ,不断加快农业对外开放进程 ,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明显增强 ,与世界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一 )积极持续增产粮食 ,不断提高粮食的自给率  ( 1 )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开源节流 ,开发荒山荒坡沙地等后备耕地资源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对生态脆弱地区给予财政支持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和淡水资源 ,稳定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能力。 ( 2 )依靠科技进步 ,努…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瓶颈、粮食的刚性需求等一系列矛盾问题错综复杂,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纳入世界农业体系。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市场的冲击,粮食安全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威胁。这些迫切要求中国坚持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国内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农业保护措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制定我国的农业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能源结构效率、污染的环境成本、石油资源供给形势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气态能源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并从我国天然气发展的现状出发,论证了实现气态能源跨越式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能可行性问题,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设计,包括技术创新战略、政策创新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文章提出应着重制定有利于能源之间公平竞争的政策,并将政策的管制职能转变为监管职能,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实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高效与经济,在此基础上,设立四个天然气消费带,以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石油及其制品,无论作为生产中的中间投入,还是用于居民生活消费,都是一次性消费品,石油交易在本原上应属于产品市场.由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国际石油市场投机性增强,属性发生变异-从产品市场演变为具有产品市场和虚拟经济市场双重性的市场,并形成经济泡沫.在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要被迫按资产价格购买消费品.这类泡沫很难消除,中国宜调整能源战略,以适应形势,抵御损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长治久安之计.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河南省煤炭、铝业、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增速降低或负增长,能源资源产业整体处在低速增长状态。分析能源产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材及化工工业能源资源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全国仍具有比较优势,主要问题是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品种单一、产业链短,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半企业经营较为困难,能源资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异常艰巨。产业发展趋势预测:能源工业坚持“内增外引”,继续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能源基地;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控增量、优存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有色金属工业将着力发展铝、镁、铅锌、钨钼、铜、钛、金银等七大产业链;建材与化工工业稳中有进,改造步伐将加快。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能源安全问题是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能源需求安全、能源价格安全、能源使用安全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中国能源安全将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下能源需求增加的挑战;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增大的挑战;争夺能源定价权的能源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挑战;能源价格倒挂下过度消费的挑战。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寻求应对策略: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存度,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实施石油能源来源多元化;实施石油运输通道多元化战略,规避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水路,主要依靠马六甲海峡所带来的风险;增加话语权,力争定价权;促进各国能源合作,共建全球能源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抓住岗位遴选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岗位聘用后管理,完善岗位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深化改革,创建良好成才环境,促进地质事业发展。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1)由于人员结构不合理,带来岗位结构失衡;(2)专业技术岗分类;(3)管理岗没有出口;(4)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之间比例失调等。建议:⑴健全相关配套制度;⑵制定过渡阶段的岗位政策;⑶将人事部门设置为专业技术岗;⑷建议岗位设置与干部管理相结合;⑸完善岗位设置聘后管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1965—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一次能源和煤炭消费历程,结合我国及国内三大城市群的一次能源和煤炭消费现状,开展对标分析,识别主要差距和问题,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升级路线及煤炭消费控制建议。通过提高煤炭消费行业集中度,降低煤炭区域输送比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深入挖潜各行业节能降耗潜力等措施,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利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经历了档案化、商品化和服务化管理三个时期。在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新形势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逐步加强,监管与服务日趋完善,管理工作制度趋于丰富。地质资料管理对策建议:⑴明确职责,完善地质资料汇交体制;⑵建立诚信体系,监管地质勘查工作质量;⑶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建立全覆盖信息共享平台;⑷加快开发地质资料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影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 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 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9.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put unprecedented strain on food supply chains. Given the ever-increasing degree of globalization, those supply chains very often stretch across international borders. In the short run, countries have largely been working to keep those supply chains intact and operating efficiently so that panic buying is cooled and shifts in consumption habits arising from personal isolation can be accommodated. Once the crisis has passed, based on what has been learned reg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food system's resilience, governments may wish to strengthen institutions that govern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ir COVID-19 experience, governments may feel that they are too dependent on foreign sources of supply and may wish to reverse th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heir food systems. As a result, they may become increasingly isolationist, eschew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h of these opposing forces will prevail may depend on the paths economies follow after the disequilibrium precipitated by the pandemic.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世界局势尤其是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影响,世界粮食与食用油市场发生深刻变化.文章对中国粮油供给与市场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未来中国木本粮油产业可能面临种植面积发生区域性减少、市场短时间出现疲软的风险,并提出了"开源—节流"的应对方式,建议挖掘核桃等木本油料树种产能潜力,提升木本粮油产量与质量,通过收储及加工环节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