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工业已经过剩,工业品价格下降就是证据.在经济过剩的条件下,继续扩张工业经济只能导致新的过剩,甚至出现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目前都无一例外地转向了服务经济,中国由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也是必然的.只有中国也向服务经济转变,经济才可以起飞,不至于进入瓶颈.本文从中国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出发,研究了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向服务经济蜕变的原因,并从结构增长分析这种蜕变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旅游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的产物,也得到了全面的重视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针对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密切联系的进程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正在各方面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迅猛发展,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早已把世界经济连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有机整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把自己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不管各国愿意与否,都会被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中如何运用好经济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久青 《数据》2005,(8):42-44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活动高度活跃且影响日益广泛,社会各阶层人群对经济活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媒体中经济报道的分量也大幅增加,经济报道的质量水平的进步也相当明显.但与此同时,现在读者的要求、水准和品位也越来越高.国内媒体的经济报道与读者的需求、与国外主流经济报刊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其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媒体报道如何运用好经济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现代经济有两个轮子,一个是虚拟经济,另一个是实体经济.双轮驱动,使现代经济比单靠实体经济独轮推进的传统经济,马力更大,效率更高,发展速度更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发展虚拟经济,做强实体经济,协调两个轮子.宏观经济如此,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在宣传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协调沟通、化解矛盾,揭露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传播经济理论和实际信息.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评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写作新闻报道要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掌握经济政策和经济知识,同时要把报道写活.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推进品牌带动、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已成为地区抢占市场、控制资源、带动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跻身经济强国行列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为通过发展品牌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本文重点论述了发展品牌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发展品牌经济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成文  王林松 《价值工程》2022,41(4):161-165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2013年-2019年的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首先采用耦合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拟合了一般线性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程度,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促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了大量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许多知名品牌在同一地区出现,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人们在总结这些地区成功经验时,发现成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品牌意识、品牌文化以及适合品牌生存的制度环境等.人们将这种所谓以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为龙头,带动地方经济整体发展的经济称为品牌经济.品牌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品牌经济是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需要,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也逐渐步入现代化的模式.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有思想认识的现代化、管理组织模式的现代化、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因此我们根据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奥运经济正式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申奥成功,大江南北一片欢呼.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与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奥运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经济又需要奥运的刺激,奥运促进了经济,经济又推动了奥运,这一良性循环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名词奥运经济.伴随着北京申奥成功的喜庆,奥运经济正在中国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2.
特色经济与集群经济现在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彰显的概念,二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特色经济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的质,而集群经济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的量.没有特色的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没有集群的特色经济则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就微乎其微.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经济单元.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县域经济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县域经济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了加快各自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政府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经济要素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县域政府的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价值观变革彼此依赖、互相促进、共生共变,经济价值观变革离不开经济转型,经济转型也离不开经济价值观变革.  相似文献   

16.
虚拟经济以虚拟资本为载体、是相对实物经济而言的信用制度高度发展与赁币资本化的产物,是新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深入.从虚拟经济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入手来分析虚拟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是指具有地缘优势的中心区域,依靠科技人才优势、信息资源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大型企业集团的治理机构、研发机构和销售中心形成集群布局的总称.总部经济可增强中心区域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实现区域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在我国,总部经济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高端环节向我国转移.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突破口在哪里?此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级党委和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县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使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止,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3460户,从业人员34900人,个私经济注册资金达到2.4亿元,年销售收入22亿元,创增加值6.8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4.6%;实际入库税金2700余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6.1%.个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城乡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主体.这说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实体经济竞争,本质就是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过程.新兴市场国家只有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优势,努力向高端产业进取,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美欧等经济体迟迟摆脱不了已绵延6年之久的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近来则频现社会动荡,究其根本,都与经济减速或停滞相关,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弱化、萎缩下滑脱不了干系.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经济系统.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两者都不可或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起催化和发酵作用.过分强调虚拟经济,必然是本末倒置,导致一国经济"虚火"过旺,出现病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发展虚拟经济.如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作用.本文在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转换条件及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