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和商朝的发祥地.王亥曾在此进行商贸活动,被尊为"华商祖先",商汤在此创建了商王朝,故有"华商之都"之称.同时,商丘也是火的发源地,有"火都"之称.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背景下.利用"商、火"文化来打造商丘"商都"和"火都"旅游品牌有丰厚的资源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皖北乡土文化中素有"三绝"之谓,它们是天长的"判官"、灵壁的"钟馗"和凤阳的"凤画",它们独具特色,各领风骚,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 "和合"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渊源.从<论语·述而>中孔子所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为美",<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汉代董仲舒的"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到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提出的"天人合一",再到元明清和民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思想,最后到今天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不传承着博大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20世纪上半叶的辜鸿铭、罗素与罗梦册所描写的中国意象及其内容,并比较这三种中国意象之异同,指出:辜鸿铭笔下的"中国"是一种文化的乡愁;罗素笔下的"中国"是一种作为西方文化的对比;罗梦册笔下的"中国"是一种"天下国家",不同于西方历史所见"帝国"或者"族国","天下国家"是未来中国的愿景.三者之同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地将政经社会问题化约为文化问题,并认为文化具有优先性与重要性,呈现某种"文化化约论"的倾向;其次,都强调"中国"之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性",将"中国"加以理想化,这种思路与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性"的强调互相呼应;第三,有心美化中国的"过去",以引导"现在"中国的发展,勾勒"未来"中国的蓝图.而最终,这三种中国意象之所以构成"乡愁""对比""愿景"的差异,乃因辜鸿铭与罗素以西方人作为阅读对象,罗梦册的发言对象是中国同胞,尤以他的"中国"论述最扣人心弦,并展现出世界史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事"、"理"、"道"的不同层面,阐释了由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的、在豫东农业大市开封长达10年间所发生的新乡村建设运动。首先,通过追溯开封10年新乡村建设试验的主要事件,阐述"多元一体"力量参与的农民自助合作与城乡互助合作的过程,乡土文化复兴运动的内容和方法革新以及范围的扩展延伸等。接着,以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化的"成本转嫁机制"导致"三农"问题之"反题",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在基础、外部条件和"乡土性与综合性"的经验特点之"正题",以及在结构化反向与正向的博弈中,试验只能是"运动的"而非"制度的"之"合题",阐释了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结构之"理"。最后,通过对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追溯,阐述了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是以"新"溯"旧",复兴中国乡土文明,其未来必将通向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当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注重提高"生产效应",而且更需要注重提高"消费效应".如果说,文化生产的人员效应、规模效应是"中西部弱效应",文化生产的资产效应、市场效应是"东部弱效应",那么,文化消费的人员效应、资产效应、市场效应和规模效应则都是"东部弱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来,"文化旅游"概念含义的辨析界定引起学业两界关注。然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概念含义的界说仍不精准和全面,进而影响文化旅游经济或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乃至制约文化和旅游大发展。该文在进一步梳评已有界说之基础上,对接"文化"和"旅游",并将"文化结构"与"旅游要素"叠加,综合界说了广义和狭义层面文化旅游概念之含义,指出应从公共性和商业性文化旅游经济角度,统分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和商业性政策,促进两者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琳  陈玮 《江南论坛》2013,(2):24-26
璀璨的吴文化是历史时期民间自发、自觉创造、积淀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吴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建设主力逐渐转向政府,民众自觉略显"钝化"、"惰性",政府支撑渐趋"乏力"、"不力",吴文化在现代的"接力"薄弱,当代吴文化的影响力与历史时期不相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不相匹。近年来,在历史文化"强气场"效应和人文环境的导向作用下,加之经济发展形势推动和政府积极倡导等因素,民间自发力量逐渐成为与政府相辅的"一极",衍生为当代吴文化建设的新生力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13,(1):65-66
2012年10月26日,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正式挂牌成立,翻开了苏州城市发展的新篇章。苏州市委、市政府给予姑苏区、保护区厚望,提出"四区"、"四高地"的蓝图——姑苏区、保护区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使之真正成为苏州的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高  相似文献   

10.
吴红忠 《经济师》2013,(11):235-236
企业文化如同无形之流水,人才则是企业的支柱与脊梁,只有构建好适合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打造独有的企业人才队伍,才能有益于企业的"肌体",进一步激活和谐因子,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文章对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品牌的文化诉求 1、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影响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品牌就没有了"灵性",成为一个"空皮囊",也就无所谓"学校品牌",必将缺乏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和精神源泉。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实现整体的腾飞,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企业文化战略。日本企业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髓,在管理上将"人性"与"理性"相结合,并将其植根于日本民族精神之中,形成其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本文通过追溯日本企业文化的历史进程,剖析现代日本企业文化的战略内涵,把握其发展趋势,意在"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为我国企业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代经贸》2012,(5):48-54
有人将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地域文化之古朴遗风,京味儿之典章……。北京作为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宫苑、会馆、庙宇、商铺等等是这个城市的历史符号。而中国向以食著称世界,历史留下更多的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食文化中,北京小吃是华彩篇章,而清真小吃最夺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8,(9):124-125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15.
哲蚌寺还有一个镇寺之宝——供奉在阿巴扎仓即密宗殿的热译师的遗骨。热译师,全名"热罗多吉扎",又称"热罗杂瓦",简称"热罗",是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高僧、大成就者,享年182岁,被称为藏传佛教史上"威力无比的神通王"。他是公元11世纪初去印度和尼泊尔学法的最著名的藏族译师之  相似文献   

16.
吕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278-279
以周易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不确定性的大幅度容忍,在特定的情况下,还会主动追求某种不确定性。基于过程的本体不确定性在方法论上体现为"情境决定论"与"变通"。基于情境决定论的观点,人类应该如何行事,只有处于当下的情境中才能完全决定,由此任何制度、规则、决策都应该为不确定性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我们能够即时对它们进行处理以符合当下的情境,这种"即时的处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变通",其中的"通"指的是"通变之谓事","化而裁之"、"推而行之"的涵义,即推行下去、延续下去而不阻塞的意思。"变通"包括"通融"和"变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它以"道"和"德"为核心,以"法自然"为基本准则,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道"是事物的本源,"德"是具体事物的特性,顺应"道"的要求行事称之"无为",违背"道"的要求去行事称之"有为",贯穿于《老子》的思想便是提倡"无为",反对"有为"。表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既反对统治者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国,也反对用道德仁义等外在力量去强行改变、规范民众的行为。表现在社会竞争领域,就是主张"示弱"、"守拙",提倡"居后"、"处下",要求后发制人,反对盲目自大。  相似文献   

18.
山寨营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一词自古便有之,是说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正统管辖的意味.山寨的反义词是"庙堂",现今山寨文化就是要把高高在上的"庙堂"给拉下来,成为大众化的事物.它作为一种弱者的生存模式,不仅是简单的模仿,也包含了创新,是一种在自身条件较弱时采取的强势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9.
邱凡 《当代经济》2005,(10):8-9
被誉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的武汉盘龙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已名扬天下.在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心地段,武汉致丰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一座"21平方米美式商业小镇--28街",这也是武汉市首个商业休闲地产项目.武汉"28街"这个极具创新的项目,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为此、记者联系到公司董事长钟世敏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陈振康 《江南论坛》2014,(11):57-58
正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从周原奔荆蛮(现无锡梅村一带),建立勾吴国,开创了吴文化。在这之前的文化,称之先吴文化。由于在文献记载对此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先吴文化的研究,我们倚重于考古学的研究。在考古学,先吴文化是湖熟文化。在笔者的《先吴文化探析》中,对先吴湖熟文化已作了论述,指明"作为吴文化的前驱,湖熟文化应即先吴文化",并对湖熟文化遗址的特点与分布、湖熟文化时代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