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志杰 《中国农史》2006,25(4):24-30
本文对晚清时期农学书刊的出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该时期农学书刊出版的基本态势、特点、重要出版物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农书出版沿着传统农书与翻译引进西方近代农学出版的两条轨迹演进.但前者不断趋于衰落,后者则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晚清时期农学期刊的诞生,是农业科技传播领域的一个创举,也对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认识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在甲午战争前,较早见识这类近代科学技术产物的,主要是外交人员和因各种机缘出国的人。他们通过农业机械展览馆、农业机械制造厂和农田等渠道接触西方近代农业机械。所见的农机具包括耕耙机具、收割与脱粒机具、灌溉机具、食品加工机具等。认识呈现小范围、零碎性和同步性等特征。近代化农业机械的效率使这些中国人惊叹不已,但因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也引发了他们对中国要否采用农业机械的思考。这些认识和思考,既体现晚清中西文化交汇中有识之士寻求民族振兴的心路历程,又是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先导和必要的舆论、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中国农史》1994,13(1):66-71
研究地区农业史和编写地方农业志,亟需解决历史分期问题。东北作为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和开发较晚的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区农史基本线索进行初步勾勒,把东北农业史划分为八个历史阶段:从距今七千年前至春秋时期,是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战国中叶至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在东北传播,东北传统农业逐渐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传统农业在破坏与重建中曲折发展;明清时期,东北农业有所发展,但在封禁政策下开发缓慢;1860年营口开港以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转化;191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东北农业迅速殖民地化;1945年以迄当前,是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起步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入主台政期间,革旧创新,励精图治,对台湾农业贡献很大。他丈田清赋,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抚治土番,开发台湾山区资源;倡导经济作物,发展商业化农业;开办洋务,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由此拉开了台湾农业近代化的帷幕,并为日后台湾农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芳 《中国农史》1993,12(1):55-63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先秦时期对此已有认识。之后历代编纂了不少地方性农书,众多的方志中亦载有地方农业资料,这就为研究地区农业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地区农业史是农业史的一个分支。地区农业史研究工作开始于本世纪初,五、六十年代逐渐兴起,80年代后成为农业史研究的热门。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地区农业史研究的特点,简介了各地区农业史研究状况,阐述了今后地区农业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农业近代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心 《中国农史》2002,21(3):104-111
在中国近代史上 ,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孙中山“重农”但不“独农”,既强调农业近代化是工业近代化和国家振兴的基础 ,又重视农业与工商各业的协调发展 ;既强调科学技术与农业教育在农业中的作用 ,又重视政府、农官在农业中的导向和管理作用 ;尤为可贵的是孙中山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把变革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从而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在今日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凌云 《农业经济》2000,(1):F003-F003
《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为王思明所著,中国农科院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1999年8月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全书重点,主要就影响农业发展,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重要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人口和资源、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史》2012,(4):136
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吴建新教授著《明清广东的农业与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一书,在2012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继吴建新《民国广东的农业与环境》(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之后的又一部以农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为主题的论著。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春梅 《中国农史》1999,18(3):43-47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振兴实业口号的提出,农业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认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是振兴农业的有效手段。清末的农业改革在人才培养、品种改良、土性辨别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尽管由于诸多原因,取得的成绩仍很有限,但它昭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历程。振兴实业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时期经济改革的研究,论者大多侧重于工商业的发展,未对农业改革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清末工商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改革取得的成绩虽很有限,但改革本身体现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本文试…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吕火明教授等所著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一书。该书站在农业经济学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前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我国可以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制上实现突破,丰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提高劳动力水平与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增强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史》2012,(4):144
一、《中国农史》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以反映代表我国农史学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新成果为己任。《中国农史》多次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刊用文章包括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地区农业史、少数民族农业史、农业文化史、世界农业史、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及农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阳  曹建恩 《中国农史》2023,(5):143-145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来强调“农为政本”,重视“劝课农桑”。遗憾的是,主导社会的“士”,其与“农”呈分业状态,且“士”不知“农”,“士”推行重农之策而非兴农之法。直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迥异于传统制艺之学的、作为学科意义上的农学,才悄然登场。同时,晚清农学不同于中国古代农政,也不尽同于西方近代农学,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完成了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的相生相融,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特色农业学科化与系统化的形成。晚清农学的形成、发展、演变轨迹,也体现了近现代中国的观念更新、制度选择、实践与再创造,深层次地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4.
陈九如 《中国农史》2001,20(4):45-49
1885年至1891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抚台时期,此间,刘铭大力兴办近代化事业,农业开发是台湾近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开发的三大政策、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台湾近代农业开发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
规模经营是涉及我国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有关规模经营的理论问题,有着不同见解。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大生产与小生产 规模经营问题的争论,贯穿在整个近代农业经济学说史中。但是,应该区分清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不同性质的经济形式优劣的比较,例如关于资本主义大农场与小农经营之间孰优孰劣问題。在农业经济学说史中争论的主要是这个问题。另一个是在同一性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由农史学者、高级农艺师、安徽省农业展览馆和农业博物馆原馆长张帆先生编著的《安徽大农业史述要》一书,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起自原始社会,止于近现代,时间跨度五千年,涵盖了安徽省农业、林业、畜牧、养殖、水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及其发展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金融、保险)之一,从世界范围看,已有近100年的发展历程。本世纪以来,农业保险以农作物的承保为代表,最早发生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农业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大规模地走上了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8.
值此建国三十七周年喜庆之际,由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主编、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农业区划》,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书的出版,是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对湖南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进行综合性调查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这个主题并做出全面部署,对农发行支持农业科技提出了明确要求。2月初召开的农发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支持力度。4月10日,总行专门印发通知,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信贷支持工作做出了安排。这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农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甘肃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现状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低劣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科技转化层的瓶颈、低素质的家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执行者与高新技术应用的矛盾;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