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世纪的工程: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下)●王明山崔燕锋三、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I)本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美国用10年时间建设州际高速公路,组成了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特点是:物流和人流高速化,公路网络化;从而成了一个“轮子上的国家”,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盛行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世界高技术竞争的焦点。多媒体、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浪潮中出现最多的三个名词。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构成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核心。专家称,80年代是计算机时代,90年代是多媒体时代。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ra”,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故名思义,多媒体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所谓媒体就是担负表现和记忆信息的媒体,将多个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同  相似文献   

3.
信息将走“高速公路”美国副总统戈尔前不久宣布,美国政府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已经初步成型,从1994年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进入实验阶段,这标志着美国的又一场信息革命即将来临。这场信息革命又称“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立全国性的“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4.
《物流时代》2010,(1):68-68
本刊讯 2009年12月20日,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条汽运新干线北京一沈阳新干线正式开通。远成新干线打破了过去凑整一车再发运的公路零担运输方式,借鉴火车五定班列的概念,制定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和定价的“五定”原则,实行站到站、门至门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管理是其存在必不可少的活动。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活动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校学生管理主要强调“学生服务”(studentservice)。而我国高校更多的强调“管理学生”,更有甚者,我们把管理学生狭隘地理解为规范和约束学生。我国高等教育目前虽名义上实行学分制,而实际上,又不是完全的学分  相似文献   

6.
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二)吴季松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时,克林顿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12月美国拟定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方案,其后克林顿总统、戈尔副总统又先后在...  相似文献   

7.
2. 信息高速公路的内容与社会影响 2.1 信息高速公路的内容 至今,“信息高速公路”无一确切定义,可理解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路基”,以光纤电缆为“路面”的高速公路,以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的多媒体机为“汽车”,高速“传输”各种信息,联成遍布全国的高速信息网。  相似文献   

8.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出台,即在全球范围掀起继本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电话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浪潮。专家预言:这一跨世纪工程将创造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产值,在发达国家中已占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在未来经济竞争中,谁掌握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此浪潮已席卷了全球,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信息化的概念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人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和界定的。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会计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应用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互联网将企业引入新天地史田华王士强国际互联网,即Internet,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逐步走向成功。进入90年代,尤其是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克林顿政府1993年9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建设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II)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5年2月25-26日,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七国在布鲁塞尔首次就“信息社会”问题举行部长级会议。包括列席会议的在内,共有来自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技术革命—一信息革命,亦即“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已在全球涌起,这给改革开放的中国又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面对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面对今后的信息社会,木文拟在分析“信息高速公路”内涵及对图书馆员挑战的基础上,探讨继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革新.一、“信息高速公路”的内涵与挑战“信息高速公路”是对集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位术、尤纤技术于一体的高速…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锦     
中外专家认为:信息管理与服务要“升温” 第四届北京国际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与展览会上,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信息管理与服务要“升温”。 国际文献工作联盟主席劳纳女士在学术会议上指出,快速获取信息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完成的事情是信息管理与服务。欧州信息产业协会、加拿大、日本和我国的信息界知名人士也在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 他们认为,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变革将是全球性的,包括技术先进国家在内,某些信息服务方式如联机信息服务方式已经过时,必须随着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而重新起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  相似文献   

14.
对新世纪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概念,主要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鱼呀具确认、计量的论争,但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打破了80年代的沉默,于1990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的涉及确认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后,特别是支年2月又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在国际国内都欣起了一股“公允价值会计极可能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成为21世纪的最主要计量模式,并将导致会计计量的一场大革命”。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在新世纪及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是一种不争的发展趋向,但是否就成为本世纪中取代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而成为最主要的计量模式,却很难断定,现试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15.
论社科信息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开发信息资源,人们只对“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津津乐道,而对信息服务则一筹莫展。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竞争焦点已从硬件转向软件,从设备转向服务。我国有识之士提出,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只要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从一开始就重视信息服务的起动与发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背景下,文章从客户信息应用体验角度出发,构建“基于客户端服务融合的电信价值链延伸模型”,形成“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客户—客户的客户”的新型四维价值链,关注客户的客户,以客户价值的创造作为收益获得的基础。基于该模型理念推出的“汇信通”业务,实现了客户端“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的融合及价值链的延伸”,丰富了客户对信息服务融合的体验,以持续服务填充提升客户价值,达成运营商、供应商和客户的多方共赢,在电信本地网转型中取得了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7.
构筑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战略性资源?理解这个概念要先从“资源”的定义入手。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人力、资金、物料、机器设备、组织管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和条件。美国学者格兰特把企业主要的资源描述为:格兰特所列举的这些资源中,除了资金和原材料等属于...  相似文献   

18.
信息超高速公路计划是在克林顿当选总统后不久由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正式名称是“全美信息基础设施”其目标是要在全美国建立高速光纤通信网络,其末端将伸入美国所有基层单位,包括每一个家庭,以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通信“交通网”。 由于信息超高速公路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所以世界各国都积极响应,积极建设符合自己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 我国也根据自己的国情,在电子部发起的三金(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中,通过金桥工程建立每秒可传送200万比特的“中速信息国道”。  相似文献   

19.
德国标准化学会集团(DIN-Gruppe)在美国华盛顿商会协助下成立的“标准化问题信息与咨询处”,于2004年2月17日正式投入运营。该“信息咨询处”的宗旨是推进德美之间的经济往来,及时全面地提供有关技术标准及技术法规的必要信息,开展相关的咨询业务活动。2003年3月,在德国驻美大使馆的支持下,DIN集团和美国商会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就设立咨询处事宜进行了接触并达成了共识。随后,在德国工程师联合会(BDI)的协作下,又为德国在美企业举办了若干次信息通报会,旨在强调标准对国际自由贸易交往的重要作用,以及增加国际标准化工作为贸易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论风险基础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高度风险社会的需要,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产生了“风险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并被“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广泛采用,风险基础审计的实施,关键在于对审计风险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文拟在研究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审计实践,简单介绍一下风险基础审计的思想基础、基本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