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以14家商业银行1999—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行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等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场的集中程度或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整个银行业处于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之中。但是,从动态看,该市场整体的垄断程度在稳步降低,银行的竞争力在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正在从极高寡占型转变为高集中寡占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部门的竞争性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多元化的趋势也随着股份制银行和私人银行的出现而初露端倪。从银行业来看,已经从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向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形成多元主体共同竞争的市场结构。北京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主要金融机构的聚集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转变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作为金融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银行行为及其盈利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市场容量、市场竞争主体数量和市场的管制程度是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因素.具体到我国来说,县域金融竞争程度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县域金融市场进入的严格管制和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管理县域金融.2004年以来,国家虽然开始重视县域金融竞争程度低的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后应在"放活"的总体指导原则下,通过建立大量的多种组织形式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来提高县域金融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在入世后的开放进程中,市场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中资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银行业的结构性进入壁垒较低,但是行政性进入壁垒依然较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较高集中度的寡头垄断竞争态势,这一竞争格局对未来的银行业发展对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竞争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界,对金融业竞争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比较多,大多侧重于银行业竞争的一般效应以及银行业绩效水平与市场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西方学则从不同的视角试图揭示出银行竞争与诸多变量的复杂关系。目前对银行业竞争程度进行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Bresnahan模型法和PR模型法。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行为与市场绩效进行分析 ,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 ,国有产权占绝对垄断地位。国有银行的垄断来自传统惯性、行业进入管制与较高的退出壁垒。从行业集中度指标判断 ,我国银行业现存的产业化进程迟滞、行业规模不经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制约着整个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一旦政策性进入壁垒放开 ,高效的进入者将对原行业成员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威胁。同时 ,法律规制不力、信用低下、信息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制度框架 ,导致银行业市场竞争不足、市场行为异化。要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垄断具有垄断主体的复合性、垄断手段的行政性、垄断目的的多样性等特征,并因此妨碍了银行业的有效竞争,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及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日益泛滥,更助长了贪污腐败的不良风气。《反垄断法》的出台对我国银行业是约束与保护并重,应该在宏观调控中实现反垄断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机配合,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与银监会的管辖分工与协调机制,并对银行并购中的反垄断规制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银行信贷技术对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银行业的逐渐开放,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间并购逐年增加,银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程度的加大,《新巴塞尔协议》的逐步推行,将不同程度影响银行业竞争结构及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不仅考虑其对金融体系及金融中介竞争结构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结构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化,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业;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较单一,国有银行在市场中依然处于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0.
魏利华 《大众商务》2010,(6):99-100
随着入世以来外资银行的不断扩张和中小民营银行的战略整合,国有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结构也正在经历着由寡头竞争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迈进,伴随着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竞争主体逐渐认识到品牌竞争才是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品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为最大限度集中社会剩余资金支援工业化建设,建立一个高度垄断的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一个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逐年降低。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进不能再遵循原来的路径,政府应积极引导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向"国进民进"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按照政府对银行所有权参与金融市场的观点,从“中央与地方分税制——金融二元结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央行对银行性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原因,比较和借鉴美联储货币监管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我国央行宏观调控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合规性监管为主向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的转变是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必然选择。本研究课题通过考察、比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风险评级体系以及取得的监管成效,从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面临的“风险”和“内控”两大主题出发,初步探索了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风险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对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方面存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未明确金融稳定责任,立法上未确立金融稳定责任等不足,商业银行应当对立金融稳定社会责任理念,明确金融稳定责任性质,完善相关立法及报告制度,构建责任评价机制,以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进而促进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6.
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效应发挥是否随金融环境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呢?文章运用我国14家银行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此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但二者都比较微弱,而"金融稳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引进含有交互项的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银行业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银行进入的"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仅仅强调中央货币当局的独立性本身意义并不太大,而强调中央货币当局独立性带动下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才是问题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将中央银行与行政当局的隔离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整个银行金融系统与行政当局的隔离,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外资和民营银行的市场引入会加速金融部门远离行政当局,靠近市场机制的过程,否则,单纯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能是一个空架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网络银行也随之加快了发展步伐。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各个银行的网络银行虽然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一定的规模,但网络银行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通过选取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建设、农业3大商业银行,介绍了网络银行的形成背景和应用情况,总结了电子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对应的策略;最后提出使得网络银行高效、优质的新方法,在经营方式上应当充分体现集约化,专注于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乡二元视角,选取我国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测算三大金融行业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银行业的集聚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的集聚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最后,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文章提出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打造经济增长极、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