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梳理了环境规制工具、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以2008—2018年中国工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工具、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与联合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这两类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直接管制型规制强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经济激励型规制强度、研发补贴强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2)从全国层面看,研发补贴对直接管制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研发补贴与经济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3)对于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研发补贴与经济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对于中西部非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管制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弱,研发补贴对直接管制型规制绿色创新激励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相似文献   

3.
郭炳南  唐利 《经济论坛》2023,(1):126-134
利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资源税收型和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均能促进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强于资源税收型;从中介效应来看,资源税收型和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均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推动生态福利绩效提升,资源税收型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大于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从间接效应来看,资源税收型环境规制和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均激励了绿色技术创新,但科研补贴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强。最后,本文从环境规制政策调整、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并购是促进企业实质性绿色转型还是沦为策略性回应的工具?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手工收集重污染企业2007-2019年的绿色并购数据,运用多时点PSM-DID方法检验绿色并购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并购有效激励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熵平衡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虽然绿色并购会消耗企业资源,但企业可以通过从内部挤出其它技术创新和从外部享受更多绿色创新补助两种途径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资源支持。此外,绿色并购还具有改善媒体评价、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提振投资者信心等溢出效应。上述证据表明,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并非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可以实现实质性绿色转型和绿色印象管理的“双赢”局面。拓展性分析发现,在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强和媒体监督较为健全的地区,绿色并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并购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同时,可为碳中和背景下重污染企业如何通过绿色并购实现实质性绿色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如何协调环境战略,将规制约束转化为动力,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亟待研究。结合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基础观,基于双元战略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框架,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环境双元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探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驱动机制的差异性。根据中国重污染制造上市公司201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发现:(1)各类规制均有利于环境双元战略实施,其中,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分别对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促进效应更显著;(2)各类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市场激励型、自愿参与型和命令控制型;(3)环境规制通过环境双元战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积极作用更显著;(4)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各阶段企业通过针对性响应异质性环境规制和协调环境双元战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于波 《经济管理》2021,43(11):35-51
完善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对于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简称《指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指引》出台后,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显著降低.机制检验显示,《指引》通过降低重污染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未能发挥"波特效应".此外,政策引致的信贷约束效应与信息传递效应减少了重污染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与商业信用,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指引》对重污染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更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这种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的重污染企业中表现的更明显;与弱融资约束企业相比,强融资约束企业受政策影响更显著.以上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证据,对于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星  李斌 《财经研究》2016,(7):134-144
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环境规制设计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差异性,因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规制政策,进而难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并不存在,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可明显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未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绿色转型形成有效激励,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促进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着负向影响效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不明显。文章对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衡量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展和细分环境规制的类型,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对科学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形式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度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没有对企业数字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区别于现有研究,文章不仅基于无形资产数据度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了更细化的文本分析,用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业绩回顾”中的数字化词频占比来度量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水平,并运用网络招聘大数据对构造的指标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重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明细数据对微观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检验。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IV估计、反事实分析和改变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保投资水平更高以及所在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更强的企业,数字化产生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大。文章清晰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机理,拓展了企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剖析了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旭  王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7):111-119
绿色技术创新难以自发形成,需要外部激励。在回顾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系统学视角出发,构建了环境规制与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效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国工业企业为例,实证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通过调控2005-2025年环境规制强度与研发投入的参数变化,模拟仿真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研发投入均有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优于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但在未来低于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正向作用,且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强;研发投入主体和投入对象应向企业转移,以突出企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平衡问题成为新发展理念下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基于绿色创新视角,深入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环境政策选择,并运用199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012—2016年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GDP增速地区明显增多,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从过度追求“量”向注重“质”的方向转变。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通过释放节能减排效应、促进产业结构清洁化以及引领市场需求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进行检验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能有效推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且“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更强。因此,要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实施“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等,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呼唤绿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必须提倡绿色思维,秉承绿色理念,实施绿色战略,以绿色为取向,以绿色求和谐,以绿色谋求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旭  杨金香 《经济与管理》2006,20(10):90-93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绿色消费的实施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个人,但从中国的实际来看,由于收入不平衡、绿色产品价格偏高、绿色产品市场发育不充分、绿色消费动机缺乏、消费者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绿色消费的社会环境欠缺,致使绿色消费的实施推进缓慢。为此,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消费预期,促使绿色消费尽早实施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企业也开始将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绿色城市发展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德胜  尹少华 《经济地理》2004,24(4):499-501,519
21世纪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又是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文章对湖南绿色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了四方面探讨:①以绿色意识建设绿色城市;②以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市;③科学规划建设绿色城市;④关注城市农业建设绿色城市。但湖南的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协调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绿色管理是企业战略对外在环境的创造性适应,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绿色管理将会成为一场现代管理的革命,绿色管理将是未来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主流。本文概括总结了西方大型工业企业实施企业绿色管理的策略,希望对我国企业管理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构建绿色政府为目标,探讨了绿色政府管理体系的内涵,在对国内外绿色政府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研究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从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内部绿色管理体系、外部绿色管理体系三方面构建了绿色政府管理体系的内容框架,最后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介绍了其绿色政府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绿色政府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巧  梁凤英 《经济与管理》2005,19(7):110-112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健康安全和清洁的生存环境的渴望,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认同, 促进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出现。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实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18.
营造绿色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全新的世纪,这不仅预示着人为在将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成果,以驰示着将有更科学,健康,完善的社会文明。上世纪末,人类已不断接到进入这种文明信号,其中之一便是出现了以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和自我保护的机会生存思想为核心的绿色文化。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阐明绿色文化的涵义,表现特征,分析营造绿色文化的意义与有利条件,且根据现实状况对这一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展望,呼吁社会为营造绿色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19.
Green Barrier is one of the non-tariffbarriers, which has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have imposed green barrier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in a bid to protect their domestic agriculture. When studying the green barriers oriented market access system, we should handle well the following works: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mproving quality standard syst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pell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 green production, establishing an emergency system for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which the gree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an be supported from funds and policies, etc.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绿色农产业与世界农业同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世界农业正在形成以生产和消费有机食品、形成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开发绿色农业技术和开展农产品绿色营销为主的绿色浪潮,它比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要丰富得多。我国虽有发展绿色农产业的一定条件和基础,但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农业绿色浪潮下,我国农业更多地是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措实,发展我国绿色农产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