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沈芳 《生产力研究》2006,(10):13-15,58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交易费用理论(TEC)是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对不同交易形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的理论。然而交易费用理论尚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文章对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假定的不完善、片面地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所导致的理论不完备、对企业和市场的异质性考虑的欠缺以及缺乏对交易费用不同功能的划分四个缺陷进行了分析,说明交易费用理论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家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家族管理的弊端也日益成为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依据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降低交易费用是推动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变革的根本途径,最后探讨了降低交易费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钦 《时代经贸》2009,(4):20-21
交易费用历来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交易费用概念得到广泛应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而权威的定义。本文阐述了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并对交易费用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从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以后,特别是威廉姆森在对交易费用经济学做出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之后,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开始有了新的研究视角.特别是对于其出现原因的分析,越来越多的开始转向交易费用经济学领域.本文主要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背景下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做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杨阳 《生产力研究》2007,(19):145-147
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资产专用性、委托——代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同方面与层面对高等教育资助相关的前沿研究进行重构并进行综述。综述表明:(1)从理论基础角度,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等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教育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方面,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是一种外在制度;(3)从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方面,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延迟付费性资助和学业表现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可以解决将个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高中学校状况等与资助形式分离的实际难题;(4)从交易费用等研究结果方面,通过交易费用四要素即机会主义、人的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将研究视角触及广泛地存在这四种要素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刘东  张捷 《经济评论》2012,(2):23-30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关键在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方法的突破。他将社会学和组织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资产专用性"和"根本性转变"等重要交易费用经济学概念;法学中的契约关系理论帮助威廉姆森提炼出交易的三个维度,从而促进了对经济交易的微观分析;行为理论的引入,则产生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重要的人类行为假定。威廉姆森突破了学科间的障碍,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交易费用论具备了可操作性,解决了交易费用经济学长期存在的"论而不用"的问题。这种"输入型"的跨学科结合是使经济学之树保持长青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由旧制度经济学发展而来,早期旧制度经济学就是经济历史,忽视了产权和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新在产权和交易费用上,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施蒂格勒和张五常对其有重要贡献.中国的经济改革符合新制度经济学规律,中国应该感谢这些人.但是由<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安排的选择>一文提出的风险和懈责问题及其而诱致的风险度量、投机及博弈理论等则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坚持观察与验证假设是张五常和目前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歧之所在,新制度经济学应该朝着合约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为科斯所认可.  相似文献   

8.
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及其降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字  刘华军 《财经科学》2008,56(1):80-87
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的存在是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建立制度-品牌模型,在分析不确定性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和品牌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机制,即制度和品牌分别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使现实经济运行不断逼近新古典经济学的确定性的理想状态.本文的研究旨在丰富与完善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着重研究了工业化的一般前提条件--交易效率对工业化的作用,有其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该理论存在忽略供求这一工业化最基本条件的严重缺陷,本文从需求与供给角度找到一条深化杨小凯工业化理论的路径,指出降低交易费用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驱动力;最后分析降低交易费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合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传统概念与理论出发 ,引入时间变量概念 ,在定义了波特理论的基本战略与经济学上的合约的关系之后 ,利用由交易费用、风险、时间变量三者构成的分析体系对国有企业从建国初到目前的基本战略转变现象进行经济解释。在此过程中 ,我们通过对风险概念的详细讨论 ,适当扩展、进而引申出对合约性质的分类 ,从而在结合交易费用与时间变量两概念后 ,为企业的战略选择找到了经济学上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