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8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98)44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为“低水平、广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调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个人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比例的医疗费用。企业参加医保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为了不影响一些特定行业和部分企业原有较高的医疗保障水平,允许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这一设想被明确写进国发[1998]44号文并明列费用支付项目和具体额度,学术界将这一规定解释为补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称“多层次”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财会》2008,(12):59-59
近年来,为了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我市不断深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一老一小”、城镇无业居民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基本保障、广泛覆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医疗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两江”试点至今已十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实施。但有关医疗保险的涵盖项目及受理范围等基本政策,至今没有统一和明确。如:意外伤害是否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受理范围?如果属于受理范围,应该如何界定?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各地的政策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医保经办机构很难把握,请示上级也得不到明确的答复。由此造成纠纷不止,上访不断,成为困扰基层医保经办工作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描述当前医疗保障状况,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诸多结构性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制度、多种标准”的改革思路,并对“一个制度、多种标准”模式进行了探讨,指明应以“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为医保改革的突破口,建立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职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为核心,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国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秦海龙 《金卡工程》2009,13(3):85-85
由于债权让与制度的设计中,大都遵循着债权让与无需征得债务人同意的原则,因此,债务人在债权让与中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何加强对债务人利益保护,成为债权让与制度中必须确立的一项一般性原则。为了达到保护债务人利益的目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基本都形成了"债务人不应由于债权的转让而受到损害,即受让人不得拥有比转让人为优的权利"的原则。在《魁北克民法典》之第1637条第2款就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他(债权人)不得为损害债务人的权利或加重其义务而实施让与。"①债权人在实施债权让与时,不得损害债务人的权利,也不得加重债务人的义务。一般将债务人对抗受让人的权利区分为抗辩权和抵销权。另外,表见让与制度也是专为保护债权让与中债务人利益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发[1998]444号文件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说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满足城镇职工基本的健康要求而建立的,其范围涵盖了城镇绝大部分的劳动者,是具有公平性、普遍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医改三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级跳”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切实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之一,其中医疗保险制度与百姓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为健全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我国进行了改革试点,时至今日,改革已全面推进。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还比较明显,如果用“以人为本“的标准来衡量,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本文剖析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韬 《上海保险》2010,(1):17-21
一、保险利益原则与海上货物保险合同保险利益(也称可保利益)是各国保险法律制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界定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原则(Principle of insurable interest)最早源自海上保险法,之后发展成为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关系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保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它的基本保险的属性和“广覆盖”的要求,决定了其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性质。加快推进医疗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医疗保险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满足广大参保人员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险服务需求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它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旨在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受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广大劳动者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4.
医疗保险基金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基本物质基础。公共财政通过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支持来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我国的医疗保险改革在逐步消除计划经济的痕迹之后,个人缴税(费)机制正在形成。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劳资双方,这决定了公共财政应与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保持了一定距离。从总体上看,一方面,医疗保险改革方向之一是从政府承担完全责任走向责任的分担,由完全的公费医疗转向公共财政只承担部分责任;另一方面,公批财政制度的建立要求公共财政加大对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了“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合理分担,统账结合”的原则。在诊疗项目的管理上,如何“把握和体现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度,建立不同医疗需求层次上的合理分担机制,科学界定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和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于我国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而在这二十年来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不断的完善完整,但是总的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文章就目前国内城镇职工医疗保证制度的一些缺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德国联帮政府卫生部长菲力普·罗斯勒提出卫生改革计划。该计划对法定的医疗保险制度作较大改革,损害了受保险职工的利益,保护了雇主的利益。计划一出台即受到德国工联的猛烈抨击。德工联认为,该计划“砍掉了社会福利国家的根基”,称“罗斯勒执意要成为(劳资)共同承担义务的法定医疗保险制度的掘墓人”。为此,  相似文献   

18.
何梦娇  路云  闫伟  常峰 《上海保险》2020,(12):44-46
自1998年设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我国又依次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三维分立态势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框架。但由于制度设计等原因,我国医保制度"先天"面临城乡分化、多元分割的问题(孙翎,2013),因此,推进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成为了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保)始,2003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截至2022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592万人,覆盖全国95%以上的人群。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受益乃这一制度长效健康发展的关键。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各地于近两年陆续启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统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地已有多种做法。就全国来看,尚没有统一政策文件为制度整合提供指导。两项制度之间,在参保(合)原则与对象性质、筹资原则与补偿模式等方面,共性良多,为制度融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