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实践和不断探索的重要领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生产力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国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探索得到空前发展和创新。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发展先进生产力、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基本任务。文章阐述了建国60年来我国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胸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终于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道路,生产力的发展由盲目模仿到走出自己的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的阶段性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竺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元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是21世纪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就必须用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要看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 一、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共同本质 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总是把生产力问题排除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甚至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地搞生产关系的变革,离开生产力这个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抽象地谈论社会制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本质和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小平同志对这个关乎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乃至能否存在的重大问题,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1980年他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白永秀 《经济管理》2021,(12):14-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明确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并总结和论证了这一历程中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每一次飞跃都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使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渐丰富完善,不断为中国发展开辟新道路、拓展新埔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现出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价值范畴、价值源泉、价值决定、价值本质和价值适用性等理论问题,才能促进其发展,而不能以“发展”为由来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也在与时俱进,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是21世纪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三个代表思想把党始终置于时代前列,要求党必须随时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者的任务不同。前者主要是建设的经济学,后者主要是革命的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要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全面、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不成熟,在生产关系研究上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是以既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条件,并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从理论上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但不是研究技术层面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社会层面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张江  周玲 《生产力研究》2005,3(12):97-99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改革是中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进一步确立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生产力标准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我们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这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履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社会理论 ,都是以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实践观点当作自己全部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 ,因而理论不能脱…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程印学 《经济师》2003,4(10):34-3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经济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在认识上经历了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到确立“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化过程。对经济发展动力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忠 《经济师》1999,(2):55-5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的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和大大发展了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崭新论断,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知识经济的时代热潮中,高度重视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提供具体的路线图;中国的国情特殊且复杂,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没有也不可能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制胜法宝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总揽全局,放眼世界,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深刻反映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否真正全面地把“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摆在首要的位置,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  相似文献   

18.
裴长洪 《经济研究》2022,57(1):37-55
怎样遵循“七一讲话”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当前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科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两重性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理论依据,它在列宁时期的苏联和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建设中得到实践运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关于时代特征与主题的新判断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开拓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基本政治经济学问题可以归结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如何处理国内生产力与世界生产力的互动关系,如何处理生产力发展与国内外生产关系、国内外上层建筑的关系与矛盾。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大变局、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开放发展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在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悼念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日子里,作为一名高校的理论工作者,想的最多的还是怎样在青年学生中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搞得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还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总结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文化生产力理念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坚持继承,又是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实力显性化、文化产品市场化、文化传播科技化的必然结果。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