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中心性和城市流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苏北五市以及所辖县市进行空间关系测度,得出城镇区域之间位势差异和空间联系特征,以期对苏北地区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并就苏北区域发展和空间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化”驱动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以苏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41-143,148
苏北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小城市快速发展阶段.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南、苏中低,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小城市带动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文章指出苏北中小城市的驱动力目前主要来源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分析了中小城市发展现状与作用,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六个方面探讨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集中,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使城市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三农难题破解的有效措施。城市化发展对土地资源具有依赖性,城市不断扩张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有限性的自然属性刚性约束着城市化进程。淮安地区处于苏北腹地中心,为长江三角都市圈的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区域性商贸、物流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苏北城市化的特征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在透视苏北地区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苏北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得出苏北地区应走集中工业化和城市化之路 ,并对苏北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及其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大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外围的郊区及小城镇重新定址.在城市化演变过程中,由城市中心及郊区次级中心组成新型的大城市地区逐渐多中心化乃至无中心化,整个大城市地区支离破碎.与此同时,城市系统趋于集群化,幅员辽阔的大城市地区经济经过分化与整合,城市化向非城市地区扩散与渗透,出现了新的城市化影响地区,对城乡地区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建设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指导方针。笔者却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采取“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的发展大中等城市;因地制宜在东部地区严格控制小城市用地规模,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走与世界相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不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大城市”  1土地资源匮乏和“大城市”病不应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论”一直在我国城市化指导思…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陈先毅宁越敏大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区,地处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的过渡地带,其城市化过程既受大城市职能扩散的辐射,是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又以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为基础,体现出城市化的初始特征,因而可通过对大城市郊...  相似文献   

8.
(一)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发展及居民出行特征 1.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镇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广东沿海一带的城市,如东莞、惠州、深  相似文献   

9.
外生拉动的城市化困境及出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城市化受外生拉动和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具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小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而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受香港等外生拉力驱动,表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内部需求滞后于外部需求、城市化质量滞后于城市化数量等特征。区域内工业和城市节点发展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发展,以内生成长力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链条并不健全,在城镇向城市发展,城市反哺乡镇等方面的城市化循环链条甚至出现断裂,导致本地区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区域发展严重受阻。基于此,提出四方面建议打通珠三角地区内部农村、小城镇、城市、城市区域之间的资源补给通道,从而构建内生成长力和外生拉动力共同作用的珠三角城市化良性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加大.论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试图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化响应研究——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言奇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59-63,108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的城市迅猛推进,高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高速城市化的视域下,苏南地区苏、锡、常三市谋求生态安全不能再沿袭"画地为牢"的"独善其身"的模式,必须走一体化的道路.当前,苏南地区生太安全一体化应从区域环境规划一体化、区域生态一体化等层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政府与兄弟省市政府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后,指出了江苏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技经费投入效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北省82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变化率和人口净流量进行交互分析,引入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和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分析了人口收缩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和城镇化协调类型。结果显示,湖北省存在37个人口持续流出、规模减少的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在总量上表现为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悖论关系,而且在城镇化方面也多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状态,而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角度表现为不同的脱钩类型,其中仅有少数收缩区域是强脱钩的合理利用状态。从不同表现特征可将收缩城市类型分为空间无序扩张型、工业衰退型、资源枯竭型以及中心袭夺型四个类别,并概括为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等在时空上的不匹配。最后,结合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变化等特征对人口收缩区域类别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45%,低于全国水平;河北省是一个净迁出大省。所以河北省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城市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时注重生态建设,以城市带动农村,稳步推进城市化本文通过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原则、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顾文选 《城市发展研究》2003,10(4):13-16,27
通过对江苏吴江市和浙江绍兴县两地部分建制镇和部分原农村居民点的实地调研 ,作者认为 ,目前两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处于发展的上升期 :中心镇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当快 ;中心镇以下的部分行政村异地或就地实现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 ,以下问题有待探讨解决 :迁村并点、撤乡并镇的速度与规模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及相关政策 ;社区建设改造过程中 ,农民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和社会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彭城 《物流科技》2012,(4):85-88
通过构建区域物流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影响城市区域物流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城市是合肥、安庆和芜湖,表明这三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较为发达;综合得分最低的3个城市是马鞍山、铜陵和池州,表明这三个城市区域物流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政府做决策时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