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委托治理框架下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基于双重委托治理框架,以2004年~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有助于公司业绩提高;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力越强,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越明显.同时,最终控制人的产权类型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影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其股权制衡能力的增强更有助于改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质量的逐步改善,公司控制权的作用逐渐显现;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研究已成为理论界和公司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基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影响这一观点,分别从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这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假设,并选取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加强股权制衡度则可以加强外部股东的监督作用,从而对公司价值的提升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3.
祝龙娃 《经济论坛》2012,(9):101-104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以ROE作为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考察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创业板公司中,制衡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仍然能够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06,自引:3,他引:206  
在对大股东的性质作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具体来说,在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和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所表现的激励程度最高,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次之,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最低。同时,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而且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5.
国有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切入点。文章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行业领域及股份类别等多个角度研究国有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得出了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现象得到改善却依然显著存在的结论,揭示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不断降低、股权制衡不断加强的演变规律,发现了"一股独大"将降低其他各大股东的持股意愿、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降低有利于形成股权制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余澳  李昀桦  薛熙 《经济纵横》2012,(6):110-113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40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多个股东分享控制权的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第一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从而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三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各主要相关变量之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在股权集中的不同程度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以扩大企业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应加强股权集中以增加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高时,通过股权制衡来增加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不同的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低,越有利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比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代理成本更高.同时,笔者还发现,农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而公司负债期限的缩短,对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2000年~2004年399家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控制力过强会削弱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股权制衡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水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受到相对制衡的公司更显著。结论暗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几个能够对大股东作出有效制衡的股东能够促使公司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层激励效应,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股权制衡、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债务期限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在我国法律制度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仍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股权制衡程度的提升可以缓解公司代理冲突问题,使公司选择更多发行长期债务.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行政干预,使法律制度在制约大股东利益侵占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发挥,降低中小投资者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对控股股东进行监督的需求,从而削减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债务期限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学者们围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经展开了诸多探讨,但鲜有研究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中国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企业股权制衡和企业可视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但不会对企业渐进式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股权制衡不断增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削弱,即股权制衡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U型调节作用;企业可视性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结论有助于更加辩证地认识股权质押的创新后果,对促进企业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控股股东持股比率和股权制衡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通过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样本研究发现由于股权制衡的作用,控股股东持股比率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呈现倒U型形态,即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先随着其持股比率的上升而上升,后随着持股比率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肖坤  王海燕 《经济师》2012,(10):170-172,176
股权分布状况决定了公司治理中各个股东权利分配状况和权利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和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并最终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的降低和公司会计业绩及其市场业绩的提升,但却不能有效抑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引发的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除了对公司市场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外,基本上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未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宽 《现代经济信息》2012,(16):175-176
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而在国内对于股权制衡的研究有许多争论。本文的研究发现:1.国内关于股权制衡的主要分歧在于股权制衡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公司治理;2.研究角度的不同,对股权性质的分类,以及对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是导致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3.外部环境对股权制衡的效果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为实证基础,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现状,并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个方面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其中股权集中度选择了第一大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股权属性则以高管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通过SPSS的相关性分析和曲线估计及回归分析,进而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农业上市公司整体规模较小,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股权集中度较高,没有形成股权相互制衡的机制;高管持股比例较低,股权激励机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还不完善。二是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治理效应呈现倒U型结构,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则呈现正的治理效应。三是高管持股比例在整体上是正向的治理效应,但在不同的区间则呈现出不同的治理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司茹 《经济管理》2007,(8):58-62
经理人员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已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收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以截至到2005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权结构、股改效应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2007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数据,研究股权结构、股改效应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代理成本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股权集中更有利于控股股东对管理层行为的控制,从而减少代理问题的发生;机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利于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上市公司是否完成股改与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且股改完成年份越早,代理成本越低,表明股改效应的确促进了代理成本的降低,且这一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得到较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11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分别对样本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倒U型二次非线性关系;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当公司拥有相对较大的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较大的股东时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受到大股东控制的影响,股权结构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8~2012年沪深两市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提升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抑制大股东控制对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考虑企业产权性质差异后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控制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和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提升效应仅在民营企业中显著,并且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控制降低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O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年报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培育一定的控制型股东,保持一定的股权制衡水平,有利于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