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征地制度实行的政府对土地农转非市场垄断制度造成了许多问题.需要改革。改变农村土地农转非的方式.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则是人心所向。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出发,构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采取“征地模式”的策略阻碍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弊端。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规制行为差异出发,指出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原因,运用简易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然后提出了遏制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当中出现不严格监管现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1):20-22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出台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希望农民工通过创业,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尤其是地方政府在鼓励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出台了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这样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博弈现象。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的这一博弈现象,认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受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国有企业改制中低地价处置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作为企业制度变迁的主体之一主动承担制度变迁成本的表现。同时,这一结果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博弈所达成的均衡解。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为何在国企改制中总是有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一、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博弈的均衡解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由国家所有,但是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了本辖区内的土地。这势必引起土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中央政府作为所有权人将城市土地委托给地方城市政府经营,城市政府作为代理人实际负责城市土地的经营并且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在许多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房市调控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完全信息博弈,认为只要中央政府建立严格的审查和惩罚制度,中央政府的房市调控政策将会最终被执行,地方政府的收益最大化会被迫调整。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泡沫,关键在于土地市场的单边垄断,而这又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的利益分配上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构建房地产环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模型是理解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分析表明,扩大地方居民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力度及控制中央政府不受约束的税收权力是抑...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贫困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房价过高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认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受到外部损失、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率、相应调控政策执行成本及对房地产开发商超额利润的惩戒力度等四个因素制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应以经济为主要指标,以房价调控绩效为辅助指标,调动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与执行不统一的问题,达到对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吓忠 《基建优化》2007,28(3):58-64
作为中国住宅商品重要投入要素的土地,其价格对房价的影响不可小觑,而转型期地方政府有形之手及土地自身固有特性导致的土地市场失灵和地价失效,必须通过政府之手实行价格经济规制再造,以达到市场的理性回归.本文从利益各方地价博弈视角切入,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开发企业间的地价博弈模型,由于利益各方博弈行动相互牵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须采取组合优化供给地价规制,实现土地市场的平稳发展,而地方政府则退而求其次,采取组合优化出让土地,迎合中央地价规制政策,实现自身目标效用的次优化.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土地出让博弈中,唯有采用组合优化土地供给规制方式,加大土地招标出让方式的比重,才能达到规制地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总收益函数分析出发,指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选择上存在的差异;运用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地方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的最优概率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最优概率;提出循环经济的推广使用及环境治理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投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利益博弈看房地产调控思路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博弈规则的制定者,肩负着为社会居民提供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责任,其作为全体人民的利益代表,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者。一方面承担起防范金融风险,规范房地产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促进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任务;另一方面在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目标。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主要表现为指导性的政策建议以及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出台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来调节房地产供应量、供应结构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出台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相反产生了反效果。路桥公司与民众博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无车一族是否公平、地方政府GDP如何增长等一系列的问题冲斥着整个政策,人们不禁在问:免费午餐?还是不公平的晚餐。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2011,(4):65-68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各行为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各行为主体的耕地保护目标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理论,构造了各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体系中,约束各方行为一致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大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的投入、加强对地方政府违...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不仅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策,也受各级地方政府、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农民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的政策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了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中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不仅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策,也受各级地方政府、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农民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的政策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了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汉。  相似文献   

18.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3年开始,以该年6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为标志,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开展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比较此番宏观调控和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明显的区别在于,在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土地政策首次被正式提上日程,与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同扮演宏观调控的主角。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近年土地储备制度的广泛推行,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城市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方面的投入前所未有,对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影响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是空前的。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耕地保护、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土地管理体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在土地管理制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不彻底的土地垂直管理体制变革并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道德风险的发生.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