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传统动力(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的衰减不可逆转,要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来弥补或替换。何以能担当此重任,唯有居民消费之扩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需求能否持续扩大,消费主动型经济能否实现将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未来十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的衰减趋势不可避免,所以国家将把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由以前的需求约束型向需求和供给双约束型转变,即在需求动力不断衰减的同时,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进入高价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出处: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挑战与抉择"尽管面临人口红利衰减、"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收入分配拉大和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但由于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区域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是这一增长的动力在2004年之后开始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也将在2013年前后关闭。两大拐点的越过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过去30年支持中国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中国经济亟待转型。中国已经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越过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明显,之前持续了三十多年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做法已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将转向新常态。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应该来自四个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延伸;中国企业以走出去替代出口受阻,释放中资企业产能压力;培育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以淘汰落后产能,使胜出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变得更具国际竞争力;政府职能转变以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在营造全新增长动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也要加快解决阻碍中国市场消费行为的困扰,让增长成果能够为社会大众所分享,以此,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等一系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下,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研究美国二战后历次减税的政策影响,通过历史经验得出对推进中国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借鉴意义,从而可以作为我国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迅雷 《证券导刊》2012,(35):92-95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下降通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由此人们会产生一些疑问,到底现在的人口转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么?如果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向下拉动作用会立刻显现么?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诚实 《时代金融》2005,(10):3-3
<正>投资、消费、出口历来都被中国视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宏观调控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三驾马车”行驶如何?对经济影响又如何?各方非常关注。投资已经减缓中国现在仍是一个劳动力极其富裕且农业人口占比过半的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超过3 0 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D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 0 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者供职于美联储国际金融部,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翻译并发表此文,供国内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近30年的经济腾飞,国内外学术界大多从体制改革、外资引进、技术模仿、中央集权等中国研究的常规范式进行解释。近些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将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引入对经济发展的考察之中。本文笔者在对"人口红利"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致力于利用建国以来的人口数据考察中国的人口转型以及人口红利的形成、演变过程;综述性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指出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条件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将作为未来发展经济的抓手之抓手,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得益于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变革。如今制度变革、要素投入、全球化、人口红利所提供的长期增长动力都在衰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无以为继,经济的发展将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青海金融》2013,(10):27-29
理论和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模式对一国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受中国“人口红利”缩减、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束缚、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型.本文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6.
摘要: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年支撑增长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终结与逆转,下一个5年的增长动力在哪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靠人力、资本投入和科技,从三个角度研究未來5年中国的城市化、科技产业链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数字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城市对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因为每10年数字经济都会由于新科技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从传统的巨型机到微型机再到个人计算机,以及桌面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2015回顾:低迷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7.4%,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却高达16.9%.中国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海外投资相对的低成本使更多中国企业积极通过海外并购寻求增长动力.2015年,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和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乏力的阴霾下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乌海市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呈现出投资偏高、消费偏弱,出口不足的"单一投资驱动"的典型特征,投资、消费、出口三股拉动力严重不均衡.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拉动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的动力增长体系成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 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