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市场定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此起彼伏的“洗衣机大战”“空调大战”、“VCD大战”,许多企业不是抱怨对手的奸诈,就是哀叹顾客的不忠,很少有人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来榫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结果是:雷同的产品、雷同的功能、雷同的价格、雷同的广告,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功夫”更真、更好,到头来,市场被人们看作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游戏,离消费者却越来越远了,要医治这些病症,用好“市场定位理论”是最好的药方。  相似文献   

2.
无绳电话“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本世纪末的“新宠”,一度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曾掀起了无绳电话的消费热潮。然而,在这场热热闹闹的广告大战背后,无绳电话市场却酝酿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许多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也带着品牌涉足无绳电话的生产。但据广东省通讯行业...  相似文献   

3.
创品牌亟待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企业天地》2002,(2):39-40
让中国品牌尽快成熟,走出品牌幼稚,已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广告不应丢掉美誉度和亲和力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有好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就必须把产品宣传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品牌美誉度和亲和力就会越高。现实中,我们经常从荧屏里看到有些广告重复播映,先不说这些广告是否好,这一行为引得消费者厌烦。企业只知道一味去追求知名度,加大广告投放量,不讲究媒介投放策略,广告在频频曝光中,不但效果没达到,美誉度和亲和力也随之失去。“没有好感,也闹个脸熟。”这一广告的错误运作,对于品牌的美誉度和亲和力丢…  相似文献   

4.
吴勇毅 《公司》2001,(10):30-31
常言道,“厂告的一半是酒’、“酒的一半是广告”,酒与广告好象是一对“连体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了。酒品如此,其他产品何尝不也如此?大企业为广告一掷千金,财大气粗,用钱炸开生路;中小企业也是“有钱没钱,弄个钱做个广告好过年”,以求在市场有立锥之地。然而广告是把双刃剑,即能为企业炸开生路,也能把企业引入无底之渊。面对广告,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企业播种是希望,有些企业收获却是苦酒。因此如何把有限的广告资源合理安排、有效投放,起到塑造品牌拓展市场的作用,成了许多企业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引出两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祁芸 《现代企业》2003,(1):23-25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产品市场日渐丰富 ,我国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创建。建立如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迪斯尼一样的品牌可能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品牌在中国已成为影响购买力行为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面对逐渐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如何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突出品牌个性已成为每个厂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品牌与企业竞争力“品牌”是比“商品”、“名字”更高级的产品称谓。只有当一个产品拥有相当好的价值定位并将这一价值定位一致性地交付给消费者时 ,“名字”才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6.
《监督与选择》2004,(7):C004-C006
有消费者抱怨说:“洗发液广告都做得挺好,广告模特的头发也是柔亮、飘逸,很吸引人。可我用了后,不是掉头发,就是头皮屑很多,真不知用哪种洗发液好。”的确,目前市场上洗发液品牌很多,品种也很丰富,但广告是各说各的好,对于无从了解洗发液真实质量情况,也缺乏消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影响着企业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激烈角逐。“得品牌者得天下”,谁拥有品牌影响力.谁就会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使企业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8.
央视广告大战、卫视广告大战、整版报纸广告大战、价格战……2005年,国内学习机市场各品牌你方喝罢我方登场,大有当年VCD广告大战的汹汹气势和脑白金广告铺天盖地的狠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疑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但是,乱世出英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是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印象”.品牌可以让消费者辨别和评价不同厂商的产品,是厂商工作质量的标记,也是其市场信誉和未来收益的载体。品牌这一制度设计是内化企业产品外部性的重要方式,能够对企业行为产生强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的努力可以获得市场的奖励,企业的过失得到市场的惩罚。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家电企业品牌现状 1.大打价格战和巨额广告投入从中国家电企业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家电品牌向国内外市场清晰地描述他们品牌的发展战略,缺少品牌战略是中国家电业近20年来最大的战略决策失误。“彩管大战”、“价格大战”此起彼伏,虽然打出了企业的名声,但其结果没有出现一个持续的赢家。这  相似文献   

11.
弱势品牌指的是人市时间不长、消费者认知度与认可度较低,或消费者虽熟悉,但其竞争力与影响力较弱的品牌。相对于可口可乐、宝洁、通用这些市场巨无霸,在市场夹缝中存在着许多惨淡经营的弱势品牌。如果说强势品牌是参天大树,弱势品牌就是无名的小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弱势品牌如何同强势品牌争夺“阳光”、“养料”,从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是弱势品牌企业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产品推销出去了一半。从不少学者研究的广告心理学模式也可以看出,“引起注意”是广告传达信息最重要的第一步。然而,消费者常常让广告人“失望”,他们往往对广告信息“心不在焉”,让广告人好不着急!因此,广告人为了达到让人注意的目的,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刺激”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胡jun 《企业研究》2001,(3):40-42
一、尴尬的保暖内衣市场 现下,国内保暖内衣市场大战正酣。一时间,保暖内衣的广告频繁出现在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上,众多影视明星更是身着各种品牌的保暖内衣轮番上阵亮相,直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而降价、打折、买内衣送消费金卡等促销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甚而关于保暧内衣中塑料薄膜夹层使用与否的争论的“战火”还烧到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但广告和其他营销手段的大量投入并没有与广大内衣厂商们期望的销售业绩成正比。一方面是消费者面对众多品牌的保暖内衣的声嘶力竭地叫卖越来越变得无所适从、犹豫观望甚而怀疑否定,一…  相似文献   

14.
竞争是企业之间不可避免的,但是企业之间不恰当的竞争、互相残杀的竞争则是可以避免的。竞争既有一个法则和道德的问题,也有一个策略和技巧的问题。世界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十分注重竞争的法则和策略,从而在名利双收,独领风骚。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战此起彼伏。近年来就有矿泉壶大战、空调大战、彩电降价风波、火腿肠大战,许多品牌由于在竞争中互相残杀,最终在市场上消失。相对来说,知名企业都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它们都是市场上的老虎,两虎相争,必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我国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去年以来,企业间价格大战十分激烈,不少行业因此效益大幅下降,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专家呼吁,国内企业应高度重视品牌经营,致力提高自身素质,让品牌竞争取代价格大战。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消费者已逐渐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据国家统计局一项调查报告,我国居民消费明显集中于名牌商品,前10名品牌的占有率之和一般在70%至80%左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物质效用转向注重消费品所包容的其他价值。在这种形势下,企…  相似文献   

16.
广告定位,是通过广告的沟通,使企业、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广告定位的核心,是确定广告的诉求对象,是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卖点”。也可以说,广告定位是确定广告创意中“说什么”的部分,产品究竟定位在何处最为适宜,是通过广告创意实现的。因此,广告定位是进行成功广告的基础和前提,为广告作品创作提供了方向和题材;也是与消费者沟通和促成购买行动的关键,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商品,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企业的产品定位。  相似文献   

17.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1年冬季的来临,黑龙江省羽绒服装市场十分活跃,全国众多厂家的生产的款式新颖、品牌繁多的羽绒服装一齐登场,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广告引起的“羽绒大战”弄得消费者眼花缭乱。由于羽绒服装的款式迎合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穿着轻便,舒适,保暖,透气性好,价格适宜,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也有一些生产厂家急功近利,为抢占羽绒服装市场,利用消费者只能从外观款式来选购,而不能从内在质量了解和挑选羽绒服装,不掌握选购知识的弱点,为降低成本,鱼目混珠地在羽绒服装中填充一些杂物,或未洗净羽绒,或未按标识含绒量填充羽绒就出厂销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还有个别厂家为促销,故意商业炒作,掀起鹅绒与鸭绒的争论。一时间闹得消费者无所适从,究竟是货真价实还是徒有虚名,38种羽绒服装同类商品比较试验结果让你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品牌传播”,实际上就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广告、公关、包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品牌传播是目前企业家们高擎的一面大旗。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品牌传播,当前流行的方法是IMC,即“整合营销传播”。通过IMC,可以使消费者感觉产品和产品的区别及产品的品位。■品牌传播中的品牌经营有效的品牌传播能消除企业经营中一些品牌“分裂症”,如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与品牌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     
目前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概念轮炒、广告大战之后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市场已经完全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主动;市场充分细分,任何一种户型、一种建设风格都难以独占市场风骚;发展商之间的竞争层面提高,专业化、品牌化、集中化趋向明显;在接受了多年的广告“教育”后,消费者们日益成熟老练,对楼盘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明确的评判标准,普通的广告说辞、“概念”已难以令他们心动。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新增楼盘数量居高不下的压力,使得房地产营销工作日益艰难。发展商们已到了必须对自己的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