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哈代的几十部小说的主要背景都取之于“威塞克斯王国”范围,其乡土特色显示了他营建构造自己艺术 世界的独特匠心,充分展现其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顶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女主人公苏菲悲剧性的命运及其成因,探讨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哈代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是由遗传的性格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出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物的命运悲剧、环境悲剧、性格悲剧三方面分析了哈代的悲剧小说,展现其小说人物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为研究哈代及其小说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哈代对于性格与环境的理解、诠释,形成了哈代式的悲剧。他笔下的人物都饱受无情的环境和不可预知的灾难的折磨,人的力量和生命变得渺小、脆弱,无法凭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命运和周围的环境。以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代表作为切入点,以对"性格与环境"的独特理解,在哈代构造的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去体会作者的"悲剧情结"以及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成功地使用了原型意象"雾"。这个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状态以及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使用这个意象不仅能够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而且可以增强小说的表达力。总之,通过在小说中使用原型意象"雾",哈代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又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6.
荒原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哈代的小说《还乡》中亦多次出现荒原主题,荒原是《还乡》的灵魂。哈代通过小说《还乡》表达了回归荒原、回归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7.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小说里的女性多姿多彩,大致可归为三大类:脆弱的传统女性,是男性眼中的“天使”;判逆的新女性,是哈代钟情的女性;“灵”与“肉”分离的女性,是哈代排斥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体系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哈代在创作中受到希腊悲剧,特别是 亚里斯多德悲剧主角“过失”说理论的影响,小说具有凝重的悲剧色彩。《卡斯特桥市长》以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故事为 悲剧模式展开情节并完成对亨察尔这一悲剧主角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学作品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入手,在简要介绍了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特点后,重点解剖了《德伯家的苔丝》环境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突破以及哈代式文学艺术给后来人带来的崭新的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离开中国的时候,李绍星的塑料加工厂一直在亏损。虽然他的家乡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充足的工业原料,但是,工人工资上涨、能源短缺和商品卖不到好价钱等诸多问题,令他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2.
干宝籍贯考     
干宝里籍,自《晋书》本传目为“新蔡人”,一千六七百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的不刊之论;当代学界各种辞书、典籍、文学史著作,亦众口一词,予以认同。此文则以丰富翔实、确凿可信的文献史料,动摇了河南新蔡的陈说,确立浙江海盐的新见。结论当为:河南新蔡是干宝的祖籍,自其父莹仕海盐,举家迁徙;逝而卒葬,并存冢墓焉。海盐遂为干宝之籍贯。  相似文献   

13.
杨平  王利民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17-22,33
朱茂晭的词多为咏物、闺情、登临和酬答之作.这些词分别倾诉了他在故国覆亡之际的深痛悲慨.摹写了他隐居后闲逸放浪的生活,抒发了客游南北时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其词属于婉丽流逸的词人之词,而非醇雅敦厚的学人之词,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清疏秀逸、自然明畅的本色美,词风与其侄朱彝尊主盟的浙西词派异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他在<资本论>中指出,当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时,就会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就中国国情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诱因是农地要素的高度稀缺和非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增长缓慢.造成农地要素相对稀缺的原因除了人多地少的现实原因外,还包括由农地产权残缺导致农地流转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农地大量撂荒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5.
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不懂源语的翻译奇才。当时的文化语境直接影响了林纾翻译题材的选择;而其译介活动则体现了翻译的主体间性,特别是译者的主体性:即顺应当时的文化语境,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林纾的翻译实践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两岸乡土小说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镇,而作为乡土小说中重要概念之一的"乡愁"却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论述,大部分情况下都被理解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感觉。但实际上"乡愁"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对故土的人与事有所眷念那样简单,其实质是一种意识的集合体,包含着除乡恋情结外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人性高度和社会思考等多方面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金庸以他的15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确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人类、超现实与现实这三种关系,努力追求诗意人生、理想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中华,也提供了一个精神的中华,这形二实一的中华凝聚着世间难以匹敌的美,既是他笔下的,更是他心中的。金庸是当得起“创造者”的称号的,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更新的中华。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坚定的重农论者,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并要求改革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但其基本主张前后不一,即原先赞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后来却否定之.他也是典型的金属货币论者,但其金属主义货币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进过程.他不仅主张实行一些兼顾税负公平和财政增收需要的征税举措,也主张谨慎对待外债,却又因为一度追随袁世凯的政治立场而错误地批评黄兴为维护中国主权而倡办国民捐以防止袁氏政府滥借外债的正确主张.他还能够辩证地看待侈靡式消费,并就民国初年东北经济的振兴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的独幕剧《寻找中国城》中,作家以对于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看法为主线,通过一个土生土长于美国中西部堪萨斯州的白人小伙本杰明只身来到纽约,去中国城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的过程,强调族裔特征是由文化而非肤色所决定的,从而深化作家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身份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剧作进行较详尽的文本分析,试阐述与表明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实质意义以及该剧对于其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开创了地道的美国文风,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健康人格观,辛克莱·刘易斯经历了摆脱自卑、追求卓越、社会兴趣三个阶段的人格发展轨迹,并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