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入世的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西部开发的焦点。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态产业,而这必须建立在现有要素禀赋基础上。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处于劳动密集型区段的产业是可行的办法,而中小企业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的统一是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季飞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09-111
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教育观念,国家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经济禀赋结构的现状,提出了要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压力;配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要调整结构,要培养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以缓解结构性失业;以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战略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使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减少农民数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面对众多城镇下岗职工,发展第三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岗位。我国已产生休闲需求,并呼唤休闲经济的发展。因此,拓展休闲产业链,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工业、家政服务、休闲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新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通过优化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宜盲目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受这次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破产倒闭,由此引发大量劳动力失业。本文从产业地区布局、产业组织结构创新、价值创新、企业品牌培育、扩大内需和投资主体转换几方面,试图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理论争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匮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比较优势原则,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而反对者则指出了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三点不足,并认为,从长期看,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地促进就业。两方的争论,对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政策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斌 《经济纵横》2002,(2):51-55
“入世”使吉林省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趋严峻。政府应把扩大就业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就业和劳务输出 ,创造扩大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期实行的赶超战略主要以城市为中心、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重点,忽视了农村投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导致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就业不足,直接制约了自身人力资本积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出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民工充分就业,通过就业改善自身人力资本,同时国家应大力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使农民人力资本普遍达到非农就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换及比较优势退位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应当继续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和贸易。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优化劳动力就成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效益化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可能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生产地区转移和降低制度成本等。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率上涨,最终达到增强本国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变化特点、“入世”后不同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及相互影响 ,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