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际间政府教育投入努力度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定指标、建立模型,对1997年-2006年我国省际间政府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与启示是:除经济发展水平外,其他影响因素会对政府教育投入产生影响,政策支持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度呈现区域差异,是与我国教育财政政策的区域倾向密切相关的,但这种差异难以弥补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因此对于西部和中部地区,我国教育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各省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投入水平的变异系数,对省际之间各级教育生均投入水平差距变化情况进行了判断,并研究了相关教育投入政策对地区差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动态面板广义矩(GMM)估计方法,本文考察了我国各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间存在横向竞争,土地出让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定的收敛性。财政分权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各地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其影响程度和方向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的横向竞争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财政分权对中西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2009年我国31省市的基础教育数据,本文从财政公平与财政中性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财政资源配置。由于财政经费投入的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我国经济发展弱势省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改善的困难较多。从教育的财政中性来看,我国普通小学教育经费受当地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小,普通初中的教育经费受当地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大。越是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受当地财政收入等经济状况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铁卫  钟飞 《西部财会》2013,(11):4-7
利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区生产总值为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并将其按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通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根据滞后期的不同,该差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相关关系。利用陕西省1980-2009年数据对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支持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差距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寻求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8.
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获批准.根据规划,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到2020年,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权的增加对教育投入有积极影响,而财政事权的分权对教育投入有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竞争和投资竞争,对教育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因此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是保证教育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差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加剧,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一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对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进行实证分析,表明:1990~2006年,我国财政非福利性支出水平与基尼系数的相关关系不十分密切,基本符合财政非福利性支出特征。财政福利性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负相关,财政非福利性支出水平与人均GDP大致成正比,财政福利性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弱于财政非福利性支出水平。这些结论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测算的2012—2018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数字经济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强化财政分权,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其机制在于数字经济发展分别通过扩大增值税规模、增加个人所得税规模和提升经济开放水平,从而强化财政分权。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强化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即东部地区强化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说"资源诅咒"往往表现为自然资源开发中区域经济层面的"资源地贫困"与微观经济层面的"采掘企业超额利润"同时存在的"财富悖论"现象.通过运用全部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度量资源丰度、用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来度量经济发展水平、使用2001年-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我国内部地区层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资源开发收益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和政府区域层面的资源区与受益区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是导致资源开发的财富悖论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地级市水平上对福建省的区域经济进行分析。通过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选取1998~2007年各地级市连续时间段的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变量指标,同时选取10项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福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比较各地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9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从1998~2007年各地发展差异有所缩小。厦门、福州、泉州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余六个县级市经济实力仍然较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各地区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及主要影响因素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经济规模、地区居民对教育规模的需求、地区居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物价水平、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意愿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显著;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意愿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最大,物价水平次之。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区域内各地GDP增长迅速.但是,在区域内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一般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费用总支出相比仍有较大缺口,离中央提出的"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或地区税负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在经济越发达、人均GDP越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税负承受能力越强,而在我国却呈现出税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逆向性变动的趋势。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对税负的影响,并探讨了逆向性变动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很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运用财政政策手段,结合公共财政的特殊性,通过财政方法对落后地区的“杠杆”作用;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从而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消除差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得地区快速取得竞争优势,而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资源投入,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势作用。但是地方政府资源投入的高效性、中央政府监督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均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有所缓解,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文章从数字经济角度探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确实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对于创新效率的作用力度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