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晓英 《财会学习》2021,(12):18-20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改变经济运行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资金或资产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分析聂名华正确认识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是科学地制订我国对外投资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前,当我国经济还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新兴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由于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如经济、政治、文化差异等,需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对此,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探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阐述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着重论述化解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对应策略,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对外经济合作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特别是入世以来,对外工程承包与设计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08年金融危机对我省外经业务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09年上半年安徽省对外经济合作表现良好,其中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实现了全国历史最佳排名。文章针对我省对外工程承包与对外咨询设计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政企结合、银企接洽、企企联合的运作模式以及利用新兴金融组织的融资模式,同时建议本省外经企业应关注国内工程市场、重视市场渗透策略和属地化经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汪洋  林福和 《金融纵横》2009,(12):14-17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均加强了对外信息披露和政策沟通力度。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提振公众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有关中央银行对外沟通的理论分析出发,借鉴欧央行的成熟经验和面向不同对象的沟通策略,探讨在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加强对外沟通和提高透明度以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迎飞 《中国外资》2008,(7):147-148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良好的国内舆论环境,而且需要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外宣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对外宣传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更多地理解和支持、世纪之交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对外宣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利用互联网开展外宣工作的优势、不足,以及如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等方面,对网络外宣工作进行了探悉。  相似文献   

7.
搞好对外借贷担保是保证金融经济安全和稳定的关键之一。针对我国对外借贷担保中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内控机制,严格审核和事后管理两个方面加强我国对外借贷担保管理。  相似文献   

8.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F0002-F0002,F0003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对外交流工作,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为我院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交流与沟通氛围,5月18日,应我院邀请,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创办人、英迪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马中总商会第一副会长陈友信先生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晓怡女士来到我院参观访问。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福庆教授热情接待了来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性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外投资规模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对外投资效益不尽如人意,而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投资主体产权障碍、政府宏观管理制度障碍和东道国投资环境制度障碍。为了消除这三大障碍,促进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长足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淼 《投资研究》2023,(7):135-146
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视角,利用2004—2017年跨国数据分析对外援助、受援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敲门砖”和“助推器”,中国以发展援助作为政策工具引导对高风险国家的直接投资,利用对外援助为受援国提供公共产品。制度质量对援助促进受援国获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受援国的政治稳定程度对于援助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腐败控制、法治程度和政府工作效率会降低援助对中国投资的拉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财会管理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杨进军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到1991年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累计签订合同额18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5亿美元,实现利润44.53亿元人民币,实现外汇净收入16.1...  相似文献   

12.
吴景丰 《中国外资》2009,(22):24-25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方面的典型特点。但通过选择适当的经营战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在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发现,我国农业企业的“走出去”受到三方面制约:在投资环境方面,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面临东道国农业保护政策严格、自然禀赋差异、营商环境较差、国际舆论压力较大等问题;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管理协调、科技创新支持、金融财税支持等政策上存在不足;在企业经营方面,我国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投资实力较弱、风险处置被动等因素也制约了企业的对外投资。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总结了日韩两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经验,并就我国农业“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国家一个政策性银行,其主要政策导向是什么?刘卫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政策性  相似文献   

15.
闫雪峰 《投资与合作》2014,(12):391-39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的交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大城市,城市对外交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从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原则入手,重点分析了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市优化规模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外援助是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和重要方式,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之针对亚非拉地区的对外援助促进了民众生活的改善和受援国的发展,而且对一些国家抵抗外来入侵起到支柱性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六十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行动,发展并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极大的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甘苦、共患难,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收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2011年4月《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发表,是对几十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工作的总结和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策略的展望。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外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融资三个方面。对外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外汇资金的净流动,从而影响外汇储备的变动。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与出口、进口的相关性最强;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变化、对外融入融出资金的关系较弱。说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来自贸易项目,自有储备占主导地位,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和安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杨建清 《中国外资》2010,(10):32-33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健康与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差异,剖析了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展对外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物质资源优势,可以带动我国产品出口。有利消化国内剩余劳动力。可以绕开关税壁垒。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具有良好广泛的对外关系是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我国涉及经济管理政策在思路和体系、对外经济贸易经营权方面与其他较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差异。要推进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就要在政策上、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对外援助是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和重要方式,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之针对亚非拉地区的对外援助促进了民众生活的改善和受援国的发展,而且对一些国家抵抗外来入侵起到支柱性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六十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行动,发展并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极大的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甘苦、共患难,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收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2011年4月《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发表,是对几十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工作的总结和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策略的展望.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