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大量的污染物质以及未能完全利用的能量被排放到了环境中,致使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它不仅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环境问题为当今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当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破  相似文献   

2.
陈纪平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9,19(5):F0003-F0003
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下不断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所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文传浩教授的著作《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预警理论与实践——以珠江上游流域为例》采用生态预警分析框架,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珠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是环境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总体来看,该著作在选题、分析方法和结论三方面有着不同以往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考察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 2014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及时空特征,并判断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滞后类型.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迹象;从空间上看,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协调发展度高的省市往往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协调发展度低的省市往往属于旅游经济滞后型.最后,按照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维度,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种类型:高旅游高环境、高旅游低环境、低旅游高环境、低旅游低环境,并提出实施统筹兼顾、优化升级、适度跳跃、开拓变革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污染排放加剧,环境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学者的关注重点,从而国内外学者在不断地进行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本文梳理40年来国内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涵及研究主题予以总结。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证研究方面侧重于一般均衡模型、费用-效益模型等,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从贸易与投资产生的环境效应两个视角展开。未来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将更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关注微观主体行为道德约束问题,减少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个抽象的但实际存在的、具有一级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经济基础--产权制度环境的视角,分析了在制度变迁中,由于产权制度环境的软约束,相关经济利益人的道德风险对不良资产的影响.以期通过本文的讨论,认识到产权制度环境的建设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金融观到现代金融观的变迁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人类历史性的巨变,关注与研究这些金融理论的变迁是21世纪中国立国,强国的基本战略问题。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提出正体现了传统金融观向现代金融观转变的历史进程。该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经济资源观及金融资源学说为主要内容,是制定和实施国别,地区和全球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生命之色,是和谐、健康、安全、幸福的象征,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税收因此诞生。本文以绿色税收的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绿色税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但研究方面多涉及传统经济学领域,较少涉及生态环境领域.文章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经济转轨进程中生态环境效应,着重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正负效应.总体而言,市场经济生态环境效应要优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为提高资源配置和资源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避其带来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国以来,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采用最新的数据对中国20余年来的FDI的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论证FDI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更加合理地引入和利用FDI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入不敷出,各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于是绿色会计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如何使资源、社会、环境平衡发展是各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分析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从低碳经济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基本趋势、制约因素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短述评。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生态万物之根本——水作为研究对象,以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及玻利维亚为研究背景,系统地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范式——水权私有化对社会、经济、环境治理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的环境治理方案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化和商品化。实践证明,该方案对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更多的是深层的矛盾与冲突。环境治理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证,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矿业经济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矿业开发也诱发了大量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占用土地、采空塌陷、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等。分析了河北省矿业开发中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两部门模型和中国2005年18部门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建设与一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结构、以及对代际积累消费关系的资源配置结构直接相关,对代际问题的不同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和决策,现实的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结构也制约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从改善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等几方面来改善我国的会计环境。  相似文献   

16.
搜集整理2003—2013年福建环境状况公报中公布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森林、海洋、自然保护五个方面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分析11年来福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出要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满意度等五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敏感生态系统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将这些负面影响最小化和内部化,亟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采取综合生态补偿措施,实现土地整理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创业投资外部环境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和动态变化,能够体现其生态特征。但将该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分析其生态特性的研究却很少。因此,运用生态学理论,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创业投资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对创业投资发展的作用机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研究的重大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年鉴资料,从中选取了10个与生态脆弱有关的统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划分为7类,并着重研究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析其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研究解决办法,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企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浪费和资源破坏形势的日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全面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应担负起推动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重新构建企业的价值取向,改变传统的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追求自身利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的经营理念,为关注环保问题,树立全球责任观,把关注全球问题的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等作为企业价值取向,围绕循环经济,构建新的企业伦理、新的体制和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日趋生态化,在推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