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几经周折,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资产)的转型方案终于获批。身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早在2009年10月,就率先获得国务院批准:它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可以先行转型。  相似文献   

2.
彭化英 《新财经》2006,(8):50-51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理普遍依赖于央行的再贷款,缺乏自有资金是它们成为大投行的重要障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备受市场瞩目。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而成立的专门机构,其最初的使  相似文献   

3.
刘虹 《上海国资》2008,(10):38-39
争议已久的华融、东方、信达、长城4大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MC)的改革步伐终于提速。 8月27日.由财政部主导,一行三会、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及4家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的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工作小组召开工作会议。这是今年7月份该工作小组成立之后的首次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明显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化解金融风险,1999年,我国专门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不良资产的中国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中国开始了世界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 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已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截至2002年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014.42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回收资产:1013.18亿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由来 目前,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话题时有耳闻,讨论中主要涉及的是四大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而话题也主要是国家其前途和命运。但这里所讲的资产管理公 司却不仅仅指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也包括其他一些类型的资产管理 公司。 众所周知,自1999年底起,为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的比例,提高其运作效率,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承接和处理从建行、工行、农行和中行剥离的不良贷  相似文献   

6.
2000年前后,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椐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累计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618.41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回收现金792.29亿元,为化解我国金融风险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国有资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几年的实践也表明,资产管  相似文献   

7.
一、商业化转型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向商业化转型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持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国家政策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2003年3月,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请示》提出了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回收目标考核,允许资产处置快的公司开展商业性委托和商业化收购处置不良资产,允许使用资本金进行国债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向商业化转型的改革方向。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从而明确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长远发展方向。这是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拍卖方式处置不良债权的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债权,是指企业的资金、商品、技术等借与或租借到其他公司企业后,权益无法收回或收回少量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我国大部分不良债权来源于银行金融机构和国企,并被剥离到信达、长城、华融、东方等国有性质的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由后者负责处置。  相似文献   

9.
文海东 《发展》2010,(2):44-44
进入2009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仍在释放,金融危机的效应还在深化蔓延。作为一名多年参与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执业律师,已深深感到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经营处置面临的严峻形势。众所周知,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是转型时期的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产物。从最初政策性剥离到后来的商业化收购,再到现在经常提到的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二环"黄金地"——庄胜二期A-G地块,即在建的"国安府"二期,位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北临西单,临近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项目用地71877㎡,规划总建筑面积396356㎡(其中地上295851㎡),以附近房价12.5万元/㎡计算,该项目价值近400亿元.围绕该地块的归属,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投资")、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信达置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下称"信达北分")和北京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庄胜公司")纠纷已历时7年多.近日,最高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该案(2020)最高法民再15号《民事判决书》.  相似文献   

11.
孙寿 《西部论丛》2002,(4):54-55
上篇:流动性状况剖析 随着银行业资产的快速扩张,不良资产也呈不断累积之势,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不断受阻,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令人堪忧。为应对东南亚金融风波,增强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4月以来,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至2000年底,已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资产13939亿元。1996年至2000年,还核销了银行呆坏账准备金2086亿元。这些措施的施行,其目的是解除国有商业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部门的转型一直没有明确,如果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部门重组后纳入到未来的存款保险机构,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节约社会资源,又能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使不良资产的处置保持较低的成本,较好地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丹丹 《辽宁经济》2005,(11):40-40
为解决银行系统不良资产问题,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2000年完成了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3939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接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被市场称为“坏账清道夫”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香港上市。此次上市,信达资产共筹得25亿美元,被香港散户投资者超额认购161倍,全球机构投资者则超额认购“数倍”。上市首日,该股股价飙涨26%;相较于几年前中国几大银行的IPO,真可谓对比鲜明。  相似文献   

15.
被市场称为“坏账清道夫”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香港上市。此次上市,信达资产共筹得25亿美元,被香港散户投资者超额认购161倍,全球机构投资者则超额认购“数倍”。上市首日,该股股价飙涨26%;相较于几年前中国几大银行的IPO,真可谓对比鲜明。  相似文献   

16.
谢非 《上海国资》2001,(3):39-42
多种迹象显示,刚刚走过十年成长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今年将在建立退市机制上有大动作,自郑百文因巨额亏损而被信达资产管理要求破产的信息在媒体披露后,上市公司破产问题在我国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与一般的公司企业相比,上市公司不仅股份分散、股东人数众多,而且在法人治理结构和债务构成上更为复杂,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这对立法形成极大挑战,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明 《湖南经济》2002,(12):45-47
针对我国银行存在的巨额不良资产,1999年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开展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但是对于采取AMC模式处置不良资产,也有不少不同意见:1、三年来AMC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并表现出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该模式及其运作进行具体分析,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其有效性。AMC模式的缺陷及运作中的困难AMC模式可能引发三重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即商业银行通过剥离将责任转嫁给资产管理公司,并产生对未来再次剥离的依赖,而无积极性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对…  相似文献   

18.
黄恺 《特区经济》2000,(5):21-22
1999年4月20日,我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此后华融、长城、东方也相继成立。这四家AMC分别收购并经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由信达收购,开发银行既可实施债转股,也可委托信达进行。本文为……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信达、东方、长城、华融4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分别专门收购、管理和处置4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20.
他们侧重上市及非上市公司行业并购、员工持股计划、资产处理1月2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信达国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进基金。该基金规模人民币200亿,由中国信达领投,并向社会投资方开放。这并非第一只国资改革基金。自2014年9月以来,广东、北京、云南等地相继成立国企改革投资基金,每只规模都在50亿—400亿之间。市场对此态度积极。"国企改革主体基金纷纷设立,会成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进程的重要资本力量。"富国基金指数投资首席分析师、首只二级市场国企改革分级基金基金经理章椹元对《上海国资》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