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抵、退"税方法,其计算方法与会计处理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免、抵、退"税方法的原理、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图示的方法比较形象地剖析其应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梁军  卢相君 《财会月刊》2010,(12):56-57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本文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与"先征后退"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方法。  相似文献   

3.
“免、抵、退”税设计原理精巧,但由于计算依据、征税与退税率存在差异等原因,使其计算步骤较多、较为费解。本文通过对各计算步骤的分解说明,分析了“免、抵、退”税相关计算方法的实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增值税“免、抵、退”税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口货物实行全额退税和部分退税。在此种情况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采用“免、抵、退”税核算方法较为复杂,特别是一个“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两个“抵减额”的规定,使得计算公式中存在很多与“免、抵、退”税原理不符之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税务处理结合会计核算的视角,对"免、抵、退"税内在机理进行逐层分析,首先阐述了其理论含义,其次分析了"免、退"税制度给予其机理设计的启示,最后探讨了理解其内在机理尚需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9S):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免、抵、退"税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思路新颖,设计科学,但概念繁琐,计算公式复杂,多个专有概念令人费解.文章通过图示、公式对"免、抵、退"税原理、计算公式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直观、系统的解析,以便于准确理解、掌握"免、抵、退"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涉及依照有关税法对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本文就此谈点见解。一、税法对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规定我国依照国际惯例,为避免交易国之间双重征税与鼓励出口,规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并对该出口货物因生产耗用原材料等发生的进项税予以退还。由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有的兼营内销产品和出口货物,且出口货物不能单独设立库存产品及货物销售账核算,税法规定实行“免、抵、退”办法办理出口退税。免,即免征出口货物出口环节增值税;抵…  相似文献   

10.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25):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计算方法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目的是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出口。(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相似文献   

13.
董再平 《财会通讯》2005,(12):48-49
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除特殊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虽然“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思路独特,但在我国征税税率和退税税率不一致,特别是有进料加工、国内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下,公式复杂,令人费解。笔者拟从“免、抵、退”税概念出发,剖析“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免、抵、退税是否具有税收筹划空间,许多人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尝试。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免、抵、退税规定的申报期内,通过调整出口退(免)税单证的收齐时限,完全可以影响和控制当期应纳税额、应退税额以及免、抵税额的大小,进而决定当期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简称税费)的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免、抵、退"税计算中存在征税的问题 (一)出企业的出口征税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采用"免、抵、退"办法的理论顺序为:首先计算"免"税额;然后计算"抵"税额;最后计算"退"税额.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实行“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免、抵、退”税是否具有税收筹划空间,许多人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尝试。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免、抵、退”税规定的申报期内,通过调整出口退(免)税单证的收齐时限,完全可以影响和控制当期应纳税额、应退税额以及“免、抵”税额的大小,进而决定当期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简称税费)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免、抵、退”税的范围,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对1993年12月31日前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办法继续执行到1998年12月31日,期满后也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实行“免、抵、退”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达到减税降费的效果,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和成本,我国税务总局在2019年下发了增值税留抵税退会计处理的相关文件,其中就确定了增值税留抵税退的计算方法、申请人条件等,促进了增值税留抵税退政策的落实。本文针对增值税留抵税退各种条件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处理对策。增值税留抵税退的应用促进了减税降费政策在企业中的落实,并且通过其应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企业资金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企业在实施增值税留抵税退的过程中,要给予税收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