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现代货币理论数学中,存款货币的创造是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于货币供给部分的论述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货币乘数公式推导的一个基本版本的分析发现: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两个公式当中现金漏损率和通货比率都用字母来表示是不妥的;存在现金漏损时计算商业银行应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基数会相应的减少;转换比例t的提高将导致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的上升而不是下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推导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和货币乘数是货币银行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此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至关重要。但是在国内外的一些货币银行学书中,这部分内容要么比较简单,要么推导并不严谨,有的教材存在一定错误,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一、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乘数推导的几个问题商业银行在简单的模型假设条件下的存款货币乘数推导,各个教材是一致的,但在考虑现金提取、超额准备金和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中,许多教材只是简单提出公式,并未进行严谨的推导,有的则存在明显的错误。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乘数的推导过程,有必要回顾简单模型假设条件下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一)现代金融制度下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简单模型1.假设条件:(1)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均用于贷款或投资;(2)没有现金漏损或无现金提取;(3)没有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假定支票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d)甲银行贷款给A企业100(1-rd)元,A企业存款增加100(1-rd)元,A企业购买B企业的商品,用开支票的方式支付。B企业拿支票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货币乘数理论为基础,选取2007年到2015年数据,以狭义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第三方支付替代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会放大货币乘数效应,拉动货币供应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谈谈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问题高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货币创造来实现的。整个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其中中央银行创造广义的现金货币,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功能,所以能够创造出派生存款...  相似文献   

6.
孙统 《中国外资》2012,(10):57-58
本文在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基础上,对央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两种冲销政策作用机制进行微观化分析。通过研究冲销操作对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发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的减小都可能放大货币乘数而减弱冲销的效果。货币乘数伴随着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弹性,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基础上,对央票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两种冲销政策作用机制进行微现化分析.通过研究冲销操作对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发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的减小都可能放大货币乘数而减弱冲销的效果.货币乘数伴随着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弹性,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8.
有关货币乘数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科书中对货币乘数的定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银行存款创造乘数,另一种观点站在中央银行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货币扩张系数,现实中应将两者作明确的区分,分别称为存款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乘数以确保货币供给量预测的准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0~2007年的中国相关数据,以狭义货币乘数为因变量,以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使用率和电子货币替代率为自变量,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进一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动态系数展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尤其在2002年以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相对基础货币而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能力有限,该文说明了1995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变化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彩响货币乘数的几个因素,尤其是现金漏损率和超储率。  相似文献   

11.
《货币银行学》或《金融学概论》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现有教材对这一问题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存在分歧,给学生带来困惑。以近4年出版的代表性教材为依据,结合货币制度从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本位的演变,提出原始存款的三种属性,根据三种属性界定原始存款的内涵,修正原始存款的定义,进而完善派生存款和存款乘数的定义。基本学术主张是:在现代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原始存款是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得到的最初一笔准备金。派生存款是存款货币银行通过业务活动创造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表现为货币供应的流量。存款乘数是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的比率。  相似文献   

12.
周光友  张逸佳 《金融研究》2018,461(11):172-187
电子货币对现有货币的替代给传统金融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特别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以第三方支付为表现形式的电子货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引入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建立基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博弈模型,分析微观主体持币动机和电子货币替代的驱动因素,并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同时构建了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漏损率和电子货币使用量是影响广义货币乘数的内生变量。综合来看,在中长期两个内生因素对广义货币乘数冲击反馈的贡献度分别稳定在1.18%和4.92%。  相似文献   

13.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是决定于存款货币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电子货币的流通,分别作用于货币乘数的若干决定因素,进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支付清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传统货币乘数的假设条件提出挑战.因此,本文就货币电子化程度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电子化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与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了现金漏损率,使货币乘数趋于放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弋 《中国外资》2013,(8):62-63
电子货币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货币的使用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加大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本文选取1994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阐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和货币乘数是货币银行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此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至关重要.但是在国内外的一些货币银行学书中,这部分内容要么比较简单,要么推导并不严谨,有的教材存在一定错误,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专业银行不仅是个信用中介,而且还是信用创造部门。它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来,其奥妙就在于部分准备金制度。专业银行掌握的基础货币,称之为准备金。银行准备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应付提现的现金库存准备金,应付同业和联行往来、从发行库提取现金和预备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在人民银行存款户的支付准备金,和缴存的一般性存款准备金。银行的存款货币和所有准备金的比率,叫信用创造率。它表示银行吸收走的基础货币和用之产生出的存款货币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应满足可控性,由我国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Ms=B×m(其中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可知,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可控性。一、基础货币具有内生性我国的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财政性存款和邮政储蓄构成。我国的基础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基础货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