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城镇化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同样也能深刻影响着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教育发展既是处理"三农"问题的着力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城镇化必然促进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当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和途径,立足于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就地城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与现有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而不移"的情况。通过分析为何农村人口表面上城镇化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如何统筹规划农村人口就业体系,制定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广大乡村地区农户兼业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扩张和宅基地低效利用的诸多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利剑"。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有序引导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要求,二者应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众多,需要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建设,以此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与文化素质。对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洋 《农村经济》2000,(9):12-14
改革 2 0年来 ,尽管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有很大提高 ,然而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3个基本目标 ,即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三者统一的目标 ,在目前并未得到很好实现。本文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应忽视农村城镇化 ,应该走一条以城镇化推进为主导力量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求城镇化是指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非农业化重组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 …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镇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基础条件,还能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人口素质提升。农村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农民是农村的基础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人口素质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生活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不同,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背景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农村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明确各地区农村发展优势,对农村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发展,但随之也造成了农村的环境、人口、资源等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是否能顺利而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城镇化为农村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支持,农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不断利好的趋势下也将继续被完善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存在两大现象,一是农村社会发展要适应城镇化的转型,同时这也表明了整个社会的城镇化发展趋势;二是还未实现城镇化的农村社会本身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制度、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前提。受限于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宅基地制度不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阻碍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确定土地产权主体,采取积极措施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发展,但随之也造成了农村的环境、人口、资源等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建民一、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优化经济结构首先必须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优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速度极其缓慢,1980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互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阐述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反过来又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提出了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城镇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主要应当围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进行。这就需要把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考察,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教育计划。一、破除农村教育的传统观念一提到农村教育,人们往往马上联想到农村小学、中学或幼儿等正规普通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主要靠农村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基本上来自农村;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绝大部分出自广阔的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有11亿人口,其中8亿多人口在农村。可见,农村以及农村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在政府主导下屡屡出现的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河南省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