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正>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2年十二大前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拨乱反正的会议。在经济效果问题上,实际上也“拨”了从1958年后二十年来“不讲求经济效果”之“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讲经济效果,不再视作应该批判的观点,相反地更多地主张要那样去做,成了“拨乱”之后“反”出来的“正”。于是在人们口常议论中乃至在会议上常常讲讲求经济效果的必要性。主张讲求经济效果的文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地选擇与确定农业经济效果的指标,是讲求农业经济效果的关鍵。沒有指标,当然无从計算经济效果;指标不确切,不完全,也不能很好地达到讲求经济效果的目的。讲求农业经济效果与讲求其他物质生产部門的经济效果,基本上相同而又有其特点。所謂基本上相同,是指农业经济效果,也是所获得的有用效果(使用价值)与劳动(包括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消耗之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企业资金紧张说起当前,资金紧张特别是流动资金紧张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少人把这归咎于财政从紧、货币从紧的“双紧”政策。但也不能不看到,一些企业在为资金紧张、借贷无门而苦恼的同时,却忽略了挖掘自己的内部潜力,出现了“捧着金碗要饭吃”的现象。其表现为只注意实物流动,而不注意资金流动,以致产品卖出去了,资金却收不上来,压死了大量资金,只着急贷款不到位,而不着急资产闲置,看不到设备等资产的闲置是资金最大的浪费;只算计资产增量投入,不算计投入的回报率,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使企业被债务…  相似文献   

4.
曲波 《经济师》2004,(7):285-285
误区之一,把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许多人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甚至还把财务管理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们的理由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管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都讲求经济效益,注意投入产出比。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漩涡,误导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妨碍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实际上,在当…  相似文献   

5.
经济效果问题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讲求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一切经济问题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对于作为对社会产品价值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活动,也可以说是对财政收支这个国家最大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亦即财政效果问题,特别是习惯上被称为非生产领域的财政效果问题,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财政效果”这个概念或这种提法本身,也似乎是生疏的、新鲜的。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开篇式”的探索,以就教于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各种经济效果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讲求经济效果,力求作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同样的效果,或者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是今天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使得现在仍有不少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有许多人,甚至许多搞经济工作的人,还很不了解讲求经济效果的意义。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多写点文章,引起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注意。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和展开讨论,使得人们对经济效果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为了这个目的,我曾经把1963年写的一个不成熟的旧稿《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中的经济效果问题》第一篇在《经济研究》1978年第2、3期上发表,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发表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希望这个旧稿的第二篇“各种经济效果指标”也能在刊物上发表。我想那样也好。希望读者对这两篇一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处理好西部开发中的几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现第三步的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提出必须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他认为发展是要一定的速度的,要快,但速度要与质量相结合。他指出:“现在,周国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要重视提高效益,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 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担心的。”邓小平所强调的“快”是有条件的,就是讲效益、讲质量。“快”是有区别的,就是要量力而行,各地发展速度可以不同,“快”必须没有水分,是要扎扎实实的速度。西部开发中,既要较高的发展速度,又要有过硬的质量,要达到提高经济和总的社会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改香  陈淑青 《经济师》1999,(6):70-70,93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是我们经济中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面临四个问题:一、企业转向市场的机制不健全现在仍有些企业和政府只把着眼点放在组织生产和“项目”上,而很少做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工作。产品没市场,企业必亏损,不能怨市场无情,只能怨自...  相似文献   

9.
<正> 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只强调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忽视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不注意对建成企业的技术改造,致使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产品落后。为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达到和保持先进水平,就必须对企业的产品性能、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生产性建筑、公用设施、能源,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采用新的技术进行改造。保定蓄电池厂起动电池车间的全面技术改造,以其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讲求经济效果是在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今年,在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赵总理进一步阐明:“我们讲经济效益,首先应当明确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以上这些论断,对于调整、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怎样把握好深化改革宣传的“度”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思想认识,注重宣传效应。有的同志有时为了抢时效,争“独家率”、“率先率”,只重视轰动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宣传效果。这里,就有一个怎样把握好“度”的问题。深化改革宣传如果不注意时机,“火候”、数量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带来被动。当然要正确把握好这个“度”,做到适时、适量、  相似文献   

12.
在调整国民经济、总结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制定长远规划的今天,重新提出经济效果问题,非常必要和及时。经济效果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基础,也是经济管理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定要讲求经济效果,为此,就必须重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因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规律、经济效果和经济活动分析有着内在  相似文献   

13.
评价企业产品开发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在当代经济发展中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导。技术创新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以及技术扩散 ,而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因此 ,如何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评价其产品创新—产品开发状况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产品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全面性与科学性原则。影响产品开发的因素 ,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在设计指标时应始终注意全面性 ,既要注意技术因素 ,又要注意非技术因素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 ,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力求通过评估能全面衡量一个企业产品开发的状况。指标体系的建立 ,是以科学的理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财务报告存在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方面的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而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决策有用性,即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根据现行经济环境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的财务报告内容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正在“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个“转移”,我们应当明确和抓住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基本标志——商品是否物美价廉。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物美价廉与经济效益的一般关系 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的有益的效果或结果。物质生产企业和部门生产活动的结果是物质产品。因而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状况必然集中表现在其产品的状况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扩大规模,是发展经济、实现在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工农产值翻两番的重要方针。这种方法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已为国内外很多实例所证明。过去,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注重已投产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尤其是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一提发展经济就只强调上新项目,进行基建。这方面除了指导思想上的问题外,还与当时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建国后才建设投产的“新”项目有关(这种““新”主要体现在与本国技术程度相比的条件下)。结果摊子铺得很大,财力、物力局部长期占用,造成财政紧张,经济效果欠佳。特别是十年动乱中,一批企业草率上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何确定产品生产的经济界限,对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组织生产,合理确定资金投向,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竟争中保持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产品生产决策,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拍脑袋”式的定性分析方法,盲目地一锤定音,常常造成决策失误。如某一生产针织品的企业,因各方面原因而造成亏损,该企业就简单地作出停产的决定,从而使亏损加剧,最后以破产而告终,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科学地确定产品生产的经济界限,正确作出产品生产与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0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把整个社会带入了讲求质量的新时代,也给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注重质量的经济性,使质量的经济性成为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注重质量的经济性要求企业的产品应该物美价廉,物美当然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价廉则要以降低成本为基础。但物美不一定非要提高成本,降低成本照样可以达到物美。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两者协调一致,如何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相结合。不惜工本提高质量,企业将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而一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已进入讲求质量的新时代,企业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移。“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的战略口号,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注目。另外社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迫使企业对产品适用性和多功能要求越来越严格,于是发生提高产品适用性上的费用。由于消费者对增加耐用产品生产的迫切希望,使企业和消费者都要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以提高社会效益。为了降低产品周期成本,企业必须以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保养维修费用为目的,又因为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的不良产品和废品损失,在成本中还占很大比重,如何降低这部分损失为企业增加直接效益,是迫在眉睫急待解决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一个中心”理论,而是片面地认为“一个中心”就是只搞经济建设,不用顾及或蜻蜓点水式地顾及一下非经济领域就可以了,进而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为“以GDP为中心”,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的和地方官员关心的只有GDP,一切围着GDP转,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不关心发展质量。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