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文章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28个转型国家民主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民主对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而且统计上并不显著。此外,对于不同地区,民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也不同,亚洲转型国家民主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最明显。在考虑了诸如政府稳定性、法律和秩序的强度、腐败以及经济自由度等制度变量之后,这一结果仍然试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威权政体进行了新的分类,以此研究政体类型对非民主政体的存续或消亡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威权主义政体对民主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威权主义政体所面对的民主发展倾向是不同的。因此,威权主义的不同本质应当成为民主的关键前提之一。有限的多党政体是迈向民主体制的主要方式。事实上,这种政体类型已经成为威权主义迈向民主未来的最常见形式:一党体制或军事体制,都有可能先转化为有限的多党政体,再进一步迈向成熟的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3.
《天坛宪法草案》与民初宪政选择的失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泉 《开放时代》2003,12(5):43-52
本文运用宪政制度分析的方法,探讨民国初年《天坛宪法草案》的制度特色。作者认为宪法草案中“超议会制”的政体设计是一种错误的宪政选择,违反了分权制衡与制度变迁的原则,因此无法获得北洋政治集团的支持与推动,这是民国初年民主转型失败在制度层面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已形成了若干阶层与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形成是经济多元化的标志,伴随着经济多元化,就会形成政策诉求的多元化。实证民主理论应该揭示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多元分化的主体,每一阶级或阶层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力量消涨的趋势,以及他们如何达成共识,达成了何种共识,这些共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长远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5.
民主化、治理和政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体转型的过程中,民主体制究竟是增强还是削弱了政府能力?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民主化、治理和政府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分析,作者认为民主化并不是决定政治单位属性的有效途径。但是一旦非民主手段开启了民主化进程,那么民主规则就会在政府能力的塑造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同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在二十三年前脱离苏联独立,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政体,但乌克兰转型之路步履艰难,至今政局动荡、经济衰败。乌克兰落入"民主陷阱"的深刻教训,对于所有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值得反思和警惕。首先,成功转型需要成熟而有远见的政治精英;其次,成功转型需要自强独立的民族精神和立足本国的道路自信;再次,成功转型需要建立不同利益群体的协商机制,发扬妥协精神,在差异中寻找共识。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比较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转型经济中“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作了初步比较分析。“华盛顿共识”不仅曾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利影响,而且曾作为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始阶段的重要政策,在俄罗斯等转型国家广为推行。这一政策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生衰退。2004年5月“北京共识”的问世,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失败。“北京共识”是中国转型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表明,对于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来说,实施什么样的转型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转轨与发展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历史以来关于民主理论的研究 ,认为帕特南于 1993年发表的《使民主运转起来 :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是近年来西方民主理论研究方面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作者对《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的宗旨、理论框架、主要观点及其创新之处进行了评论 ,指出“社会资本”是《使民主运转起来》引入的最重要的分析范畴 ,而《使民主运转起来》的出版无疑有力地推动了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前苏联地区各国的政体变更的研究,常常陷于追逐该地区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中。这些研究经常假定政体变更,如果不是简单的不稳定,则意味要么是朝向民主体制要么是朝向专制制度变化。本文提出政体“周期”的理论(类似于经济周期),认为政体变更可能是循环性的,而不是简单的用进步、倒退或毫无规则等概念来定义。事实上,前苏联地区各国中,政体周期的现象非常常见。一些国家已经从专制制度向更加民主的制度转变,然后又回到更加专制的制度。随着最近发生的“颜色革命”,这些国家又向更加民主的方向转变。本文提出一个政治精英集体行动的制度主义逻辑,集中关注“大佬总统制”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政体周期的规律。这一概念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2003年到2005年之间,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发生了“颜色革命”,而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则未发生。  相似文献   

11.
论党内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党内民主进行了辩护,分析了党内民主实施的阻碍因素,阐释了促进党内民主实践和增量的一些基本要素以及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党内民主进行规划的合理性。最后,文章还对民主领导和非民主领导进行了区分,阐明了不同的领导对党内民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阿根廷学术界,有关各种社会活动的研究,特别是针对2001年危机之后的各种集会等活动的研究很多,然而,对非营利性福利型志愿者组织等类型的社会活动的研究却付之阙如。此外,在阿根廷,有关社会组织参与者的研究,相关资料残缺不全,学术界对其也漠不关心,仅有的只是一些关于社会组织的类型学研究以及/或者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的衡量。文章基于托克维尔、杜威、哈贝马斯和森等学者关于民主的概念,就志愿者组织对阿根廷政治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影响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解读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及大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的定性、定量研究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亚当·卓沃尔斯基在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获得2010年度约翰·斯凯特政治科学奖。主要贡献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就民主体制的生成问题,他的研究打破了在研究民主转型问题上的经济决定论的迷思,并验证了民主体制在生存问题上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第二,就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他的研究表明在大规模的跨国比较分析中,看不出不同的政治体制(民主的或非民主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系统的影响。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了比较研究的分析思路,把比较政治学分析从过去着重于类别比较分析,提高到重视科学检验一般性理论陈述的境界,而且强调重视选择偏差机制对样本分布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分析表象后面深层的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共识"的失误促使经济发展研究领域兴起一波超越"华盛顿共识"的浪潮。新一代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观念更具有包容性,即强调公平的发展、民主的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关注影响发展的深层因素,包括制度与治理、经济结构的变迁、人力资本与创新,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三是反对华盛顿共识推荐的"最优制度实践",探寻更加多元的发展路径;四是采取"发展诊断"和"因势利导"的方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效的政策制定框架。面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新一代发展理论需要对现有理论范式进行整合,并采取更加开放的研究视角,为理解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政体更迭的转型论与巩固论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转型的起点和旧制度的崩溃等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东欧国家在政体转型中的特征,这些国家政体的转型是迅速的、非暴力的和确定的,但其政权的巩固过程却是漫长的、冲突不断的和不确定的。文章最后指出,基于拉美和南欧经验的转型论和巩固论基本上适用于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16.
刘瑜 《开放时代》2016,(3):113-136
为什么第三波民主化进程中,有些新兴民主国家实现了民主稳固,而另一些却走向了民主倒退甚至崩溃?在常见的"经济水平论"、"制度选择论"、"社会结构论"、"政治文化论"和"国际环境论"之外,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精英行为论"。本文认为,对民主观念存在两种理解("程序性的理解"与"实体性的理解"),而这两种理解导致了两种政治精英行为方式,进而构成了两种民主模式("多元制衡式民主"与"赢者通吃式民主"),后者往往带来民主的倒退甚至崩溃。换言之,在民主转型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一定观念下的精英行为与选择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新兴民主国家民主稳固的前景。在理论阐释之外,本文还选择了南非与委内瑞拉两个案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失效国家"在全球治理研究中日渐受到关注。文章围绕"失效国家"的定义、特征和评判指标等问题,梳理了国际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予以评析。就研究现状来看,国际学术界对于"失效国家"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缺乏基本研究共识、缺乏现实面向、缺乏历史关照,以及难以摆脱两分法和政治倾向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安·林兹是当今学界最系统研究民主化的著名学者之一.在数十年的从教生涯和学术探索中,林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主化研究路径和学术体系.林兹的研究主要涵盖了对极权主义政体和威权主义政体内涵的界定和特征的分析,对民主政体崩溃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对民主的巩固所需条件的概括,以及对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比较.本文在简要介绍上述主题的同时也对相关问题予以了简要评价,以期通过对林兹的简要介绍而对国内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翟志勇 《开放时代》2012,(8):92-105
卡尔·施米特认为议会制的真正危机来源于大众民主的发展,其实质是自由个人主义与民主同质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要拯救议会制危机,就必须以同一性和同质性来解释民主,并将代表原则追溯到天主教神学,从而在自由资产阶级议会制和布尔什维克及无政府—工团主义专政之间,在魏玛宪法框架内,以天主教的代表观念重构代议制的思想基础,以一元的总统制取代多元的议会制,表现为总统动用《魏玛宪法》第48条的授权实行"委任独裁"。但这一努力稍稍往前再走一步,就成了纳粹党"主权独裁"的理论资源,吊诡的是,这恰恰是施米特曾经非常警惕的《魏玛宪法》的敌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