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产教融合强调在育人过程中产业和教学的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应该以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体育课程进行细化和调整。文章简要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概念和优势,分析了产教融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以及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课程设置职业性不明显、教学方法和模式滞后等问题,提出了以市场的专业需求为依据、对课程体系进行细化,重视新媒体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深度访谈,选择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探索他们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理解、体验和反馈。还选择几个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需求和挑战的分析,揭示了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对于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情况的比较和分析,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教师和行业专家对于教学模式的看法、需求和建议的总结与分析,提出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建议,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行业合作的推进等方面。研究结果将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课程的繁荣是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培养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产教合作开发课程是加快课程繁荣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以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所展开的改革举措,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推动课程创新、繁荣产教融合课程。  相似文献   

4.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支撑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放管服”的有力举措,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载体,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该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和学校中形成了加速推进的热潮。为顺利将1+X证书制度试点在我校推进与实施,为此我们对“增材制造与3D打印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课程课改。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培养环保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促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以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为基础从创新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产教双方互惠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立足于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实际,阐释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指出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难,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探寻优化新时期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机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产教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产教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和利益主体,其推进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推进产教融合,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激励制度,以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文章对新时代下推进产教融合的系统化激励制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意义和挑战,分析了系统化激励制度的设计原则,并从资金支持、奖励机制、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提出了产教融合的系统化激励制度的建设措施,以期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协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模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了课程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文章对探索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职教育的总体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前期北京吉利学院与吉利集团产教协同改革为基础,分析了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与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关系,阐述了课程标准建立的模式和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产教协同课程标准建设思路,供同类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起,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诸多成果,涌现了一大批"时代工匠",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内容。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众多新情况、新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产教融合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立足学情、教情、行业与社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简述了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并分析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重庆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跨国银行监管主要包括准入监管和经营监管,前者主要体现为进入形式和条件的限制,而后者更多地强调管制措施和风险管理两方面。新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准入监管和经营监管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及国际跨国银行监管的有益规则和先进做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跨国银行监管法制。  相似文献   

18.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