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发展和全社会对资金需求的增长,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且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了中国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别分析国外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发展、界定、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广义角度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以期科学、准确界定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同时,对中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发展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判断,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加强对影子银行运行风险监控,促进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对于加强我国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14年数据,估计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SVAR和DCC-MVGARCH等模型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指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应对于影子银行宏观盯住、微观微调的同时,着力进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摘要﹞基于2004—2014年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变化,本文采用非线性MS-VAR模型将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状况分为“平稳增长”和“高速增长”两个区制,分析两个区制下影子银行的变化特征。选取货币供应量、影子银行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基准利率的相关数据,考察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子银行发展的不同状态下,货币政策工具在调节货币供应量时存在着非对称效应;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的状态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均低于平稳增长状态下的有效性,并且,公开市场操作在影子银行高速增长状态下失效。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结果.2009年以来,这种中国式金融创新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滋生出新的金融风险,但客观上起到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作用.总结中国式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展望中国式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也带来了相关系统性风险。本文从融资市场各参与方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2012年11月发生的华夏银行员工私自出售投资产品事件,使得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从影子银行的界定着手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结合理财产品的分类从资金来源、资金监管和资金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其影子银行属性及其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影子银行涵盖了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的其他表外贷款类的业务、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融资等。根据这个界定,粗略估计了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问题,以及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田 《西部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摘要:立足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基于2002—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子银行资金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归纳等方法,探析影子银行风险所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金融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引导民间金融阳光透明化,并健全征信体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重大影响,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也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在西方及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治理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自金融诞生以来,就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资金,所以金融行业对于信息需求和处理都是较为强大,这些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今时代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所以金融行业也是受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借助与互联网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金融行业自身的功能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支付体系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改变了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货币形态和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提高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远 《西部金融》2012,(2):68-7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不论在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上与美国影子银行有较大差别,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所以,应及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金融行业业务,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逐渐影响到了传统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利用互联网网络传播快、应用面广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为广大客户在金融交易方面提供的方便和经济收益。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不会对传统银行产生较大的冲击,但从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当前经济形式下,传统银行势必要提高管理能力,满足社会和客户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9日,继惠誉国际降低我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后,4月16日穆迪也下调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指出,我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信贷给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影子银行体系已获得发展但并未引起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子银行发展问题提上议程,在我国亦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风波、民间借贷风波等问题的出现,影子银行风险问题逐渐被引入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