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芳 《新财富》2010,(7):98-104
我们选用租金回报率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差值这一指标,来观测房价泡沫。历史数据显示,当租金回报率与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值在0.2%附近,房价接近底部;当租金回报率与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值至4%左右时,房价接近顶部。房价就在这两个差值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2.
孙琪 《现代商业》2007,(20):176-176
目前,中国城市房价的普遍上涨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政府宏观调控房价措施的陆续出台之后,仍在上涨的城市房价更是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倍加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各界关于房屋价格问题的讨论。其说不一,有的说房价还有待上涨,有的说房价降温在即,近期地产行业龙头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目前房地产存在泡沫",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使关于房价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房地产市场存在需求刚性、土地供给限制、异质性等市场不完全特征,房价偏离基础价值成为一种常态。针对我国近些年来房价持续上涨现象,本文通过协整理论、probit方法估计了房价偏离基础价值程度以及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检验房价变动对银行稳定的抵押物价值效应和偏离回归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并没有因为抵押物价值上升而增加银行稳定,相反在偏离回归效应下增加了银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城市房价的普遍上涨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政府宏观调控房价措施的陆续出台之后,仍在上涨的城市房价更是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倍加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各界关于房屋价格问题的讨论.其说不一,有的说房价还有待上涨,有的说房价降温在即,近期地产行业龙头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目前房地产存在泡沫",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使关于房价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周期基本上和经济周期以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价格也在逐渐攀升。银行和房地产的关系较为紧密,贷款推动我国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脉冲响应以及方差的分解结果却显示贷款对于房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存在一定的限制。据此,以实证为基础,对贷款对我国房价数量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贷款和房价数量效应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银行从不做亏本的生意,为了保证盈利和抵御风险,开发贷款都是贷给信誉良好的大企业或者央企国企;而按揭贷款更是严苛,他们眼里只有富人。知名财经评论人吴其伦发表微博称:房价,绑架了政府,迫使政府陷入土地财政依赖漩涡而不能自拔;房价  相似文献   

7.
对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断供问题,不过是发生在深圳的极个别现象。因为,断供必要的两个条件是,房价下跌的市值远远低于购房者要支付给银行的按揭贷款;个人完全丧失了支付贷款本息的还款能力。除此之外,如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相关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证券、股票等金融市场日益繁荣,房地产、土地等实物形态的投资市场也不断发展。为研究各地区的商品住宅价格变动的特征,文章把地区分成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并研究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此外,分析了房价与其他资产价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业的逐渐兴起,到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升温,商品房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如今,以按揭的方式购房在我国商品房买卖市场中已经占到了七八成之多,银行的商品房按揭贷款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其中,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更是言期房必按揭,期房按揭的过程也更为复杂。本文拟从法律角度对银行期房按揭贷款的风险进行探讨并力争提出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住房资源的减少,房价受影响程度也在逐年攀升。房子是我国大多数年轻人结婚的刚性需求,住房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改善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作为全国受益面最大的住房保障措施制度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公积金贷款进而调控房地产市场,影响住宅价格。笔者将在本文中以公积金制度、性质来阐述住房公积金对我州房价的影响以及对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受全球性经济滑坡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的风险也明显显现,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发展状况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推行住房改革20年来,实施了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但是,较高的银行利率、较大的首付款比例以及昂贵的房价仍使绝大部分居民无力负担购房支出.从俄罗斯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现状看,发展低利率长期按揭贷款应成为解决大众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因拥有相关金融产品而有所损失,虽然这些损失有限且都在可消化范围内,但是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房价居高不降的状况和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已经给住房市场带来了风险.政府应在宏现层面上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价;在加息过程中,注意个人按揭贷款者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幅度,避免出现美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由于利率大幅攀升而加重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的结果,造成借款人无力还款出现贷款风险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市场上的共识是,基于20多个热点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上升,以及今年底中国房地产税政策可能出台的预期,上涨了十几年的房地产价格将出现重大拐点,长期上涨周期将逆转为长期的下降周期. 这种观点成立吗? 如果想让房地产价格进入长期下降周期,首先得用税收政策把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区分开.从目前的调控政策看,尽管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控制了二套房的按揭贷款,但只要房价还在上涨,购买首套住房者仍可以通过购房进行投资或投机,而且不使用银行信贷者仍可以进行住房投资或投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二手房营业税对二手房供给者、二手房消费者和二手房市场价格的影响。结论是:二手房营业税的积极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和投资性购房需求,消极影响是征税缩小了二手房市场总量,恶化了供需关系,造成房价进一步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抑制投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扭转“重流转,轻保有”的房地产税收局面,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物业税和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同时配合住房消费银行按揭贷款利率等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2008,(46):46-46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唐学鹏日前发表文章表示,房地产价格的先导性变化因素在于居民实际收入流(扣除通胀)对其实际按揭流(扣除通胀)的匹配情况,居民收入流的增长幅度会促使其对应的按揭流提高,即房价出现猛烈的飙升,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按揭流的变化会远远超过收入流的上升速度,从而使得房价出现畸形暴涨;但一旦居民收入流出现较大的反转,那么它就没法匹配高房价的按揭流水平,从而产生了“需求消失”效应,迫使新的按揭流出现巨大的下调——房价从而进入一个“主跌区”,即因收入下跌造成的房价暴跌。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流萎缩得厉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关系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考虑物价水平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2000一季度-2009四季度的房价指数、收入指数、实际利率的季度数据做协整检验、因果检验来探讨我国房地产价格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尽管现实中名义贷款利率对房价影响不明显,研究发现包含物价因素的实际利率对房价的负向作用也并不明显,但在短期内确实有一定效果,相反历史房价对现在房价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用利率来预测房价的升降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8.
高房贷、高房价的互益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贵祥 《商业时代》2006,(30):69-70
时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巨额的房地产贷款正在为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创造条件,这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中国房价的逆势上涨。因为有了房地产贷款,也才有了更高的房地产价格;因为有了高房价,才需要房地产贷款。“房价、房贷;房贷、房价”增高循环的共栖性与出路,本文将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5)
2003年以后,我国进入诺瑟姆曲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强化了商品房消费者房价上升预期,从而推动了城市商品房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房地产四象限模型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城市消费者的房价预期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互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竞争、房价收入比与房价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房地产市场空间竞争模型,分别就Cournot竞争和价格合谋情形,探讨了开发商的位置及其密度如何影响均衡开发量、房价和社会福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空间竞争决定了房价,而非房价收入比;市场决定的价格不一定为合理性价格;房价与市中心距离和开发商密度成反比;空间垄断是房价刚性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将刚性房价降下来,政府一方面应将大项目拆分为小项目,促进竞争,另一方面应对空间垄断进行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