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低碳经济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资源依附型转变为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民生最佳化的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研究构建了由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资源与环境友好能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2~2016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统计数据,对不同省区绿色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并以黑龙江为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总体呈现不均衡特征,最高等级只有北京,而河北、山西、黑龙江等11个省区均处在最低等级。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提出旨在强化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基本创业环境及特定创业环境两个维度设计了评价区域农业企业创业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企业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分彖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认为,区域农业企业综合创业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相关关系,即也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层级关系,各区域各具优势,不同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对创业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得出湖南省投资环境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和经济因子是影响投资环境的主导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条原则 ,即经济持续性、资源持续性、环境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都市农业理论探讨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在分析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对都市农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构建了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三角九地市都市农业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中心性理论,构建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都较弱,城市中心性差异比较小,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均衡发展的状态,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系统工程理论,采用AHP法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均衡,且各区域内部差异显著。最后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区域产业集群间协同互补发展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兵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通过构建兵团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兵团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兵团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均衡;影响兵团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效率、创新活动能力和创新政策环境。基于此,应加大对弱势地区和行业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活动能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视角,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促进产业提升能力、科技示范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以及科技资源支持能力四个方面考察县域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引入2013年安徽省县(市)科技进步数据,对80个县(区)科技支撑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总体来看,安徽省县域科技支撑能力未能充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各县(区)之间科技支撑能力差距显著,贫困县的科技支撑能力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区域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则是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其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首先给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涵义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河北省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是山东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对山东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特征的分析,拓展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测度山东海洋渔业发展创新驱动能力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测算得出: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创新驱动能力有正向关系,但不显著,而渔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和区域内创新要素溢出有显著的正影响,且渔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贡献弹性系数最高,进而比较分析各个变量对于创新驱动能力的具体影响,提出进一步增强山东海洋渔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资源的枯竭,这类城市遇到了很多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核心,矿业经济城区应该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加速推进本区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具有系统性、开放性、长期性、地域性、创新性等特点,建议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的经济转型应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物流中心,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建设农牧产品基地,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小河流面广量大,地方有相对独立的统筹治理能力和自主权,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大量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建设工作仍比较滞后。针对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建设的不足,在分析借鉴欧洲莱茵河城市段的法制建设、江苏省无锡市河长制实践、浙江绍兴市政企合作和智慧河长信息技术平台方面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压实责任机制、创新数字河湖管理平台、控制过剩高耗水产能等对策建议,不断深化与完善城市中小河流河长制,使之成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域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研究,为优化海南省土地空间配置提供借鉴。[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极值标准化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结果]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指数由2010年的0.661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0.761,土地利用均衡度呈现从一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从各市县的对比分析来看,6个市县处于均衡状态,12个市县处于失衡状态。[结论]土地利用处于均衡状态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和西北部,开发不足失衡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和西部,过度开发失衡的市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递增的态势,土地利用供给能力呈现中部-西部-东部递减的态势,各市县土地空间配置应结合其开发强度与供给能力以及各地经济状况及城市职能定位,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促进全省土地利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创新资源及其配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一步分析了创新资源的配置,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特征,综合考虑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与计划机制,探讨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常态下渔民收入结构区域性特征,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把全国30个省市按渔民收入结构分为四类。根据分类结果利用渔民家庭收入结构数据,通过占比比较及拉动力测算来进一步分析四类省市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类省市受渔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为四类之最;第二类省市受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影响为四类之最;第三类省市受生产性补贴影响为四类之最;第四类省市受渔民工资性收入影响为四类之最;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18.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秦巴山脉三大山脉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秦巴山脉发展旅游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竞合分析,提出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发展旅游的合作潜力,为实现四川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特征与实现对策,进而促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四化”同步、乡村振兴发展步伐。[方法]文章通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从总体效应来看,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呈现良好的协调关系,地市间协调水平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具体效应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效力更优,但是皖中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促进效力显著。[结论]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安徽省需要健全协调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论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