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秋菊  吴秀敏 《技术经济》2009,28(8):81-83,127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78—2007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的产出增长进行了分阶段分解和源泉核算。研究发现,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因此,要转变当前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长模式会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和产能过剩,难以继续支撑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了由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资本投入数量、提高资本投资效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是影响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经济模型对物质资本、劳动力和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封兵林 《经贸实践》2004,(12):21-22
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生产要素积累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资源利用的改进或数量或要素生产率的增加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的更加有效使用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们构成经济增长实现质量提高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既是数量扩张的过程,也是质量提高的过程,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和任务姜作培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指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式或经济发展的模式。粗放型增长是以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主要依靠生产设备的增加,场地的扩大,占用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求得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集约型增长是以提高资源效率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考察。从短期的角度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个因素。从长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于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知识进步等,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处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式阶段,在矿业冶金、化工、电力、农林、服务业等领域仍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有序推进、复合演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切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并找到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依据,从中发现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资本投资面临的约束条件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不高使得中国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共同推动下,当代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增加资本的形成、增加劳动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制度变革,这些要素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另一种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组合价值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就是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影响上,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身技术结构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化,而且可以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源泉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和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金砖四国1990-2004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并且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两部分。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投入在金砖四国各个国家经济增长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金砖四国各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浙江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随着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浙江己进入一个发展的转型期,发展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未来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又称综合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反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资源回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北京市1981-2008年的资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多数研究时期内,资源消耗处于弱回弹状态,新引致的资源需求很少“挤出”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源节约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减少北京市的自然资源消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回火效应的存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的措施可能会在政策效果上大打折扣,对于区域的长远发展而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更有助于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薇 《经济纵横》2013,(2):29-36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快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经济增速进入缓行期,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从资源消耗型向要素集约利用型转变,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要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重新估算1978~2011年中国30个省区市资本、劳动与实际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了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区市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各年度资本与劳动要素份额等变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各阶段TFP增长及其子项目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TF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及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79~2011年期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着抑制作用,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西部相对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相对东部地区的持续恶化,是导致中、西部与东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增大,许多地区的TFP增长率甚至绝对水平下降,特别是纯技术效率恶化,经济增长日益依靠不断扩大的资本投入。TFP增长的波动与GDP的波动高度相关。而TFP增长的长期趋势与资本增长率的长期趋互补,分别与GDP的长期趋势即潜在增长率保持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由于2008年以来,许多省份的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只有不断通过制度改革、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TFP增长水平,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测算了福建省历年资本存量,同时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变弹生产函数模型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福建1978-2013年期间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79-2013年期间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约33.5%,但整体看,是偏低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出现下滑,近6年平均仅约22.5%.未来要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革和优化是促进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社会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产业结构演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制度创新转变,从而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级次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变革和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