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视角,运用 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讨 R&D 投入强度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结论显示:R&D 投入强度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受限于环境规制水平,二者存在双重门槛,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R&D 投入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逐渐弱化,同时环境规制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引导当地政府采取适度环境规制对R&D 投入强度驱动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和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相比于未认定的企业,通过认定政策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并享受税收优惠,其对认定企业生产率和绩效产生的促进作用更大;(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具有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生产率和绩效提升;(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增加企业外部融资和创新人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制定和完善精准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我国 2008 ~ 2016 年 5052 家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体系 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 结果显示: 当期的国家创新体系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滞后一期的上市公司企业R&D 投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要显著强于国家创新体系 NIS, 即就企业创新而言, 省级创新体系PIS 的影响要优于国家创新体系 NIS。 更为重要的是, 国家创新体系NIS 和省级创新体系PIS 对企业R&D 的影响具有互补效应。 这一结果表明, 中央及各省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家和省级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一定的负向效应,但随着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负向效应明显下降;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本土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正向影响增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创新、知识和科技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国内创新体系效率;扩大高技能劳动力教育供给与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内中间产品R&D投入强度,逐步降低对G5发达经济体中间产品的依赖,释放国内巨大市场规模的效应,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199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采用面板门限方法,研究外部融资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呈现“U”型趋势;长期负债占比、大股东持比、前十大股东(不含大股东)持比虽然不存在门限效用,但均与R&D投入呈显著线性关系。其中,长期负债占比、大股东持比与R&D投入呈负相关;前十大股东(不含大股东)持比则与R&D投入呈正相关。因此,企业应当灵活使用外部融资方式,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通过提高R&D投入来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范丹  赵昕 《工业技术经济》2022,(11):103-112
智慧城市推进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2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且通过Bacon分解、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政策主要通过资本要素、劳动要素以及要素流动的调节效应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3)智慧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和较大型城市的政策施行效果更好。本文为统筹规划智慧城市设计,助推要素流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推进,智能技术成为促进制造业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选取我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智能化对我国各地区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存在倒U型影响;(2)从智能化维度看,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投入和市场效益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智能技术应用程度有待加深;从地区维度来看,中部智能化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的影响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3)智能化通过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推动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贸易质量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战略方向,本文利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从微观视角测度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从创新变革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有助于拓展企业知识宽度,提升技术创新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竞争能力强化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强化企业对融合技术扩散的吸收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特征方面,除数字产品服务业外,企业涉及的其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技术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偏向于实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企业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中能获得更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益。在外部环境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不同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事实支撑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否促进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仍有待检验。本文利用2007—201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结合专利申请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人口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城市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跨区域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域内企业创新,并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够弥补本地市场发展条件的不足,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城市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知识交流;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要素流动壁垒,促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不同城市间的分工深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创新。本文研究为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活动聚集、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集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8~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制造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将总样本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且各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均有待提升。因此,仍需鼓励制造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中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却没能带来创新质量提升背后的缘由,本文以 2010~2017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围绕创新规模与质量, 分别讨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异质性创新的影响; 此外, 结合企业创新中面临的现实融资问题, 从融资渠道视角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源融资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创新质量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企业创新规模的扩大及质量的提升更加依赖于外源融资; (3) 外源融资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下的企业创新尤其是创新质量具有更强的干涉调节作用, 故为更好地推动创新质量的提升, 必须注重融资环境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构建要素集聚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 并基于黄 河流域生态经济带2003 ~2018 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 人力资本集聚和基础要素禀赋集聚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总体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 人力资本集聚和基础要素禀赋集聚对流域内城市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门槛效应, 当人力资本集聚大于 0 时, 才会表现为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提出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 结合自身的禀赋条件, 合理引导要素集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产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长江经济带 108 个城市 2007~2016 年面板数据, 采用系统 GMM 估计方法, 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城市生产率的提高, 而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呈负向, 但其抑制作用依次减弱; 而上中下游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则依次增强。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境数据流动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催生各地区构建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RCEP成为我国首个纳入放松跨境数据流动和限制数据本地化条款的区域贸易协议,标志着我国在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上放松了对数据跨境流转的限制。然而政策层面上支持数据跨境流动是否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当前学者鲜有涉猎。本文以RCEP的签订为准自然实验,结合广义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合规成本和生产效率两个渠道量化跨境数据流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数据流动显著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跨境数据流动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而管理层拥有IT背景、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创新溢出;机制分析表明跨境数据流动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来增强企业创新产出和效率,但是通过企业合规成本渠道只能提高创新产出而不能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本文首次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测算跨境数据流动的创新溢出效应,为我国未来制定更高标准的数据流动规则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