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企业创新机遇的实践探索。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的背景下,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外部媒体关注度、组织冗余资源和高管研发经验能够强化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质量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升级和提升研发能力对企业创新质量产生积极效应;相较于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企业高质量创新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价值。研究有助于拓展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质量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赋能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可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转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8.91%。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创新活跃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具有门限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创新活跃度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边际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创新的赋能效应日益凸显,逐步成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进一步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质增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强化企业数字化投资和数字技术应用双重路径促进企业创新;且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高越不利于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和非制造业企业创新增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成熟期企业创新提质增效,而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基础设施微观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的赋能效应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这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指标体系并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数字经济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内生性分析和变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影响机制而言,科技创新、农村创业和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效果更好;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加快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易恩文  王军  朱杰 《现代财经》2023,(12):20-37
数字经济为缓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阐述了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框架下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产业融合效应、资源匹配效应和技术乘数效应纠正传统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从而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11—2019年全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数字红利”,且优化产品、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城市间内生交互与邻近城市“数字红利”外溢实现区域协调;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在地形坡度较小的城市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及子维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推动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知识产权保护在东部、中部地区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未来应适度超前部署数字新基建、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数字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赋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考虑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和数字应用因素拟合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将工业三废和能源消费指标结合构建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机理,并进一步对影响效果的地区异质性和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分地区实证显示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赋能作用优于西部,对北方推动作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说明数字经济现阶段通过产生基础设施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赋能生态环境的保护;门限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数字基础设施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赋能的非线性作用效果,数字基础设施因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特征。结合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不够和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应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赋能作用,利用各数字化因素建立环境保护体系、生态信用体系以及生态执法系统,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选取2015—2020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越多,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越明显。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2.
江旖琪  贾海薇 《新经济》2023,(11):127-143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水稻智慧直播”为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体系使其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竞争力;通过赋能农业经营体系推动耕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经营过程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全链条专业化融合;通过赋能农业产业体系使其更具商业化和品牌化,创新产业发展形态,进而激发农业科技新动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案例分析后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本文解析了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促进机理,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全领域制度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数字技术服务长效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论证。那么,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能否促进以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更能体现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开放性的纵向公平?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人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首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代际收入流动分析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然后将“宽带中国”政策外生冲击与CFPS数据相结合,利用DID模型以及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多种内生性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这一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劳动力供给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父代对农村户籍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减少农村户籍子代对父代社会资本的继承,即能够通过破解教育资源以及高水平社会资本对农村户籍子代的约束,实现对劳动力供给侧的数字化赋能。从劳动力需求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与法治,可以为农村户籍子代收入向上流动提供良好的“市场运气”,实现对劳动力需求侧的数字化赋能。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事实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更全面地评价数...  相似文献   

14.
周旭霞 《江南论坛》2023,(10):27-32
数字赋能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杭州建德草莓产业为例,介绍运用数字手段,即在生产端搭建“草莓大脑”,在服务端创建“草莓一件事”系统,在销售端开拓“数字超市”,有力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草莓产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杭州建德草莓产业数字赋能的实践,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化同群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并通过加剧行业竞争实现;企业管理者能力抑制数字化同群效应对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效应,而融资约束会放大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乡融合加快了城乡间要素流动,也引起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虽然劳动力绝对数量在减少,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健康素质、获取信息能力及专业技能等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从数量型向素质型、效率型、能力提升型转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双重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变化;教育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互联网、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推动作用,且有中介效应。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强化了实证结果。深化城乡融合可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持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时代,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文章在阐述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选取2014—2020年中国1651个县域数据,运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改善均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两个渠道,间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更能促进山区县、高城镇化水平县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县的农业经济增长。为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发展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托技术创新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3种模式,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但在发展初期会带来碳排放增加,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降低碳排放,但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而且,随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愈发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综合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减碳作用更强。数字经济时代,应依托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优势,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与模仿改造,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经济带动城市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选取2015—2020年我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力,且城市行政等级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强,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存在多种门槛效应,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PE/VC活跃度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