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皖西白鹅蛋的熟蛋清和熟蛋黄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皖西白鹅蛋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皖西白鹅蛋的熟蛋清、熟蛋黄中分别检测出48种、24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含硫化合物、杂环类及硅化物等。研究结果为鹅蛋的品质和风味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为鹅蛋的生产加工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莲子酒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对其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莲子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42种,包括醇类6种、酯类22种、酸类7种、醛类4种、烷烃类2种、酚类1种,其中醇类、酯类、酸类、醛类是莲子酒中鉴定出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食醋相比,青海地产食醋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其化学组成尚不清晰.本研究以4种不同类型青海地产食醋成分为主要实例,分析了食醋中各种微量元素对整体风味和主体成分的不同影响.采用了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青海...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有引诱或驱避作用。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可诱导昆虫产生寄主定向行为、交配行为、产卵地点的选择行为、取食、聚集,逃避和传粉行为等,昆虫则通过特定的化学感受器官识别和接受来自环境中的化学信息,为适应环境和寻找生存最佳条件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比例在不同的属、种及无性系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丽江球果花蝇是云南省新发现的喜马拉雅落叶松,球果及种子的主要害虫,危害较为严重,但对同一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同一品牌两种酱香型白酒为例,建立了基于现代分析仪器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判定不同白酒挥发性差异成分的方法.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  相似文献   

6.
徐霞 《农家之友》2011,(11):58-58
吃过橘子后大家是不是都把皮扔掉了?其实橘子皮还有一些妙用方法,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些橘子皮的妙用。饮食妙用方法:1、泡茶把清洗干净的橘子皮切成细丝或小块,用开水冲泡,也可以和茶叶一起泡,味道清香,而且有通气、提神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碱炼脱酸、乙醇单相萃取脱酸和乙醇-正己烷双相萃取脱酸3种脱酸工艺对米糠油脱酸以及谷维素保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后的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仅为0.38%,谷维素保留率23_3%,酸价降低至1.762mgKOH/g;乙醇单相萃取脱酸后的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为1.32%,谷维素保留80.9%,酸价降低至1.184mgKOH/g;乙醇-正己烷双相萃取脱酸后的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达到1.57%,谷维素保留率96.3%,酸价降低至0.237mgKOH/g.研究结果对生产富含谷维素的营养米糠油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是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3大支持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3S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3S"技术集成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最后对"3S"技术集成的意义和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郝冉 《现代食品》2022,(5):196-199
目的:建立食品中罗丹明B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测试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和番茄酱中罗丹明B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样品提取后,经固相萃取小柱处理,用胶体金卡进行测试;对方法检测时间、最低检出限、抗干扰性能进行考察;并检测实际样品中罗丹明B情况,与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罗丹明B快检方法检测单个样品时间在30...  相似文献   

10.
一、调味剂的组成及特点 饲料调味剂是指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欲的添加剂。饲用调味剂均由刺激嗅觉的香气成分、刺激味觉成分和辅助制剂组成。具有香气成分(挥发及不挥发)的有香草醛、柠檬油酪酸、乳酸丁酯、香兰素、大葱油及其它芳香型脂类、醇类等。因饲养动物的生活环境、生理特点、感受器官及气味、味道的传播介质不同而有所区别。从理论上讲,调味剂的有效成分-香气香味组分的多数物质(包括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对气味,味道都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危害,概述了农作物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随后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具体样品前处理技术,例如溶剂加速萃取技术、渗透色谱凝胶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等,以提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物检测的准确性,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液液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盐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针对液液萃取中存在的多次定容操作对结果带来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了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样品称量结果、待测溶液定容体积、工作曲线、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校准溶液浓度.将各分量进行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k=2(95%置信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在饲料中添加“鱼安康”投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anica)后,对供试日本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状况的测定结果。根据“鱼安康”在饲料中添加量不同而将试验分为5组,在各组饵料中“鱼安康”的添加量依次为0mg/kg(对照组)、20.0mg/kg.B.W.(试验I组)、40.0mg/kg.B.W.(试验Ⅱ组)、60.0mg/kg.B.W.(试验Ⅲ组)和80.0mg/kg.B.W.(试验Ⅳ组)。连续投喂28d后,取血液测定其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性和补体活性,探讨了“鱼安康”对日本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Ⅱ组、Ⅲ组和Ⅳ组日本鳗鲡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测验,P<0.05),而各试验组之间未出现显著差异(t测验,P>0.05),补体C3和C4活性最高的是投喂量为80.0mg/kg.B.W.的第Ⅳ组,但是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测验,P>0.05)。研究结果证明“鱼安康”能有效地增强日本鳗鲡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饵料中的添加量以40.0mg/kg.B.W.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土壤中物质检测方面,相关技术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运行模式,借助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不仅能一定程度提高整体实验设计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检测机制符合样品测定标准,从而更好地满足土壤监测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土壤中硝基苯类化合物实验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为相关检测儿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娟  高华  陈海元  谭慧林 《现代食品》2022,28(2):172-174
本研究以阿克苏苹果样品中腐霉利的残留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业标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为参比方法,分别选取3家快检试剂盒测定苹果样品中添加的不同浓度腐霉利标品,根据《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对其快检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试剂盒A与试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白砂糖试验方法》(GB/T 35887—2018)对白砂糖样品进行处理,研究白砂糖的色值检测过程中缓冲溶液的pH值、比色皿的厚度、不同材质和品牌的滤膜、滤液的不同部分和测定的波长等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0±0.10范围内,色值较低的样品检测结果变化不大,色值较高的样品检测结果随着...  相似文献   

17.
黎东  张周莉  雍萍  廖兰  易达 《现代食品》2022,(7):165-167,178
本文建立了黄瓜中双炔酰菌胺残留量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65%~4.80%,检出限为0.01 mg·kg-1,平均回收率为82.5%~94.5%.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  相似文献   

18.
厉晨皓 《现代食品》2021,27(3):40-43
N-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化合物,本文综述了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危害,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主要介绍了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7种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推动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灵敏的N-亚硝胺类化合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大蒜素是从大蒜的球形鳞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一吨干大蒜可提取3公斤左右的大蒜油,大蒜油加入载体稀释制成粉剂。就可制成一定含量的大蒜素制剂。大蒜素对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菌物质,在体内无积存、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基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N0、S+N0、S+N75、S+N225、S+N375五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溶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