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实施已有四年,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的规定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有些劳动者却误认为“只要出现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就要无条件支付双倍工资”,这一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了“双倍工资争议”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多发地。  相似文献   

2.
据悉,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条例》规定,今后,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务工人员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务工人员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向务工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等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到100%以下的标准向务工人员加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案件较为普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这类案件在制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做出了改进,对劳动者予以了倾斜性保护,对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积极适应这一法律,防范用工风险,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驰 《人力资源》2008,(10):70-74
劳动报酬即是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成本支出,直接关系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时时反映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对立关系。一直以来,因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屡见不鲜。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和《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的进一步修改,关于工资纠纷的争议处理出现了部分变化。因此本期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劳动报酬界定、约定、支付、履行方式以及扣减、拖欠、经济补偿等关键点做出分析,为企业减少工资纠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洪桂彬 《人力资源》2011,(11):68-69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是员工常见的离职形式之一,但由于《劳动合同法》新增了不少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有关条款,这就为实践中因合同终止与续签而引发的争议埋下了伏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因期满而终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只有一种,即在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原合同约定条件下劳动者仍拒绝续签的情形。此外,如用人单位直接决定不续签,或用人单位降低待遇标准劳动者拒绝续签的情  相似文献   

6.
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长是当前劳动关系调整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分析其原冈并研究对策,对于减少劳动争议、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也随之显性化。二是用人单位用工管理不规范,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劳动报酬,随意延长劳动者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加班加点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强化了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报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报酬的特别时效。但在实践处理中,因各地的具体规定和实际作法不统一,仲裁和法院部门掌握的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加班加点的概念以及加班加点的时间确认和加班加点工资的科学计算进行重新剖析,从根本上妥善处理好此类劳动争议和纠纷。  相似文献   

8.
自《劳动合同法》设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规则以来,实践中,劳动者因未签劳动合同请求支付双倍工资的劳动争议大量涌现,也引发了该规则适用时的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情况下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及其仲裁时效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劳动者退休后,  相似文献   

10.
一线传真     
困难群众劳动争议仲裁费可减免为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四川德阳市劳动保障局仲裁委出台了《关于减免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费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劳动者个人或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经济困难、家庭人均收入达不到居住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劳动者个人是盲、聋、哑或未成年人的;伤、病、亡职工的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是孤寡老人的困难群众,在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生活补助费、给予社会保险或工伤待遇、遭受工伤后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等劳动仲裁案件中可减免费用。该办法从9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1.
周波 《上海企业》2009,(3):25-27
2008年.本市劳动争议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究其原因,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少企业仍按”老一套”的用工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不规范用工。如果说,在法实施之前.由于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或“真空地带”的存在,还给企业在人工成本上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那么.新法实施后.则规范了劳动合同的签订、试用期限、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补偿金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对合同签订的次数和期限都作出了全新的规定和明确的限制,一句话.企业要避免劳动争议.必须规范用工。  相似文献   

12.
一、事实劳动关系与"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链接: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群众诉求解决途径"。目前解决群众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相关诉求的途径主要有10类。首先是调解仲裁。适用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人事关系、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劳动报酬、辞职辞退、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赔偿金、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问题。发生争议后。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起对处理结果有争议的履行劳动合同争议案,笔者援引此案作案情介绍和分析评述,并希望大家来参加探讨,弄清这起劳动争议的是与非,对企业和企业职工学习《劳动法》,妥善处理用工合同和劳动争议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10月,王某等三人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经仲裁委开庭审理查明,2000年1月,某公司招用了王某等三名职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5月,在人社部门的督促下,该公司决定为全体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包括王某三人在内的20余名职工分别向公司作出书面承诺:本人自愿不参加社会保险,责任自负。根据查明的事实,仲裁员依法对当事人释明法律、法规,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公司支付三人3万元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6.
【案情】 李某为退休职工,2009年5月受聘于某公司担任门卫工作,约定月工资1000元,双方未签订合同。2010年3月,某公司通知李某解聘,李某要求某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及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某公司认为与李某之间仅为劳务关系,公司仅需按月向李某支付约定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更加全面,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社会法律体制也逐步完善。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制定了《劳动合同法》,从而使得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与合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用工形式的并存,掩盖、规避、多重的劳动关系引发的复杂劳动争议将会相应增加。因此劳动争议处理难度将会加大。虽然争议的主要原由仍然集中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方面,但争议的焦点将更多涉及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那么如何应对劳动争议,如何避免和减少劳动争议,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案例 2012年9月1日,田某被某公司招聘为保安,工作任务为保障商场内外消防安全和防偷防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公司安排田某每隔四天上一个夜班(当日22:00点至次日8:00点)。田某认为,夜班属于直接、连续从事工作,应当认定夜班为法定的加班,公司应支付其加班工资,而公司每月只支付他夜班值班费。2013年8月31日,公司告知田某将终止与他到期的劳动合同,不再续签。随后,田某要求公司支付其夜班加班工资和经济补偿,并与公司多次协商无果后向劳动仲裁委提请了劳动争议仲裁。  相似文献   

19.
他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一争规定,认为其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视为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按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补签新的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应支付其相应的经济补偿与损失。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没有按其意愿裁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案例简介: 2008年3月份,张某等100名保安员向深圳市某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三项仲裁请求:1、要求深圳市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及时签订正规劳动合同;2、补交未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计29万元;3、支付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未支付的加班费720万元,要求按月均工资1600元来折算时薪,以此计算两年的加班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