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状况,通过选取一系列代表社会发展品质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得到了社会发展品质指数得分矩阵。经过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质量,可以发现在大湾区城市发展中存在不协调、结构失衡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又提出了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和路径。这些内容量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发展品质,丰富了理论范畴的研究,对大湾区城市的社会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建伟  苟均林 《改革与战略》2021,37(10):105-114
政务服务是重要的营商"软"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先进做法具有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高度重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了我国规范化、精细化、便利化、国际化政务服务领域的"湾区"样本.A县是赣南革命老区"南大门",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但仍存在主动服务意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行政服务效率低等短板,不利于赣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纽带.故赣南等革命老区应重点从优化政务服务角度入手,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做法,转"老区"思维为"湾区"思维,加速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长远布局政务信息化,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助力革命老区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无差别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澳门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然而,澳门自身的条件劣势及外部冲击都给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之路设立了重重险阻。本文研究分析澳门在面临大湾区建设中遭遇的瓶颈、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探索澳门如何精准发展城市定位,寻求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建共赢之路,推动澳门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在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互促进、利用区域空间组织推动自身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更加有利于经济主体与区位相互匹配的环境,构建政府、市场、资本、社会互补协同建设模式,有效发挥战略规划作用,创新“一国两制”下的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塑造活跃的大湾区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8.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促进大湾区经济增长,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同时,大湾区建设形成的"吸虹效应"明显,引致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向大湾区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从金融的具体表现来看,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突出,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把这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又提出了三大极点:"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四大中心城市和三大极点,哪个更关键?我认为是三大极点。为什么?因为大湾区的基础价值就是城际融合,互联互通,四大城市概念下仍然强调的是单个城市的影响力,而三大极点的概念本身就是落脚在城际融合上面,港深之间、广佛之间、澳珠之间首先  相似文献   

11.
推动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出发,通过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以及对东京湾区发展路径的分析,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的主要亮点,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优越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其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发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为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湾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规则衔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更好融合发展.推动规则衔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这些做法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可选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可考虑的思路有三个:一是填补规则空白,建设有利于实践的趋同体系;二是三地规则标准应就高不就低;三是在保持原有规则差异的前提下,内地小切口放宽重点领域的政策.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互转互认、单向认可、畅通"法律要素"流动、联营合作、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沿海湾区地理特征和福建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借鉴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经济,提出了发展福建湾区经济的总体战略,对福建湾区经济发展从理论上、战略上进行前瞻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朱春红 《开放导报》2007,(5):108-110
国内外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环渤海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品牌塑造、内容生产创新、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完善以及投融资平台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提升环渤海经济圈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一、滨海新区在整个环渤海地区起到带动、示范、辐射、服务的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为了实现东部率先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而规划的一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在20号文件中提出,滨海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我国又一个经济增长极,这个经济增长极正好坐落在我国北方,坐落在环渤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极其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富裕,需要形成四大机制:财富三次分配机制、财富增长的发展机制、财富平衡的治理机制、价值共识构建与引领机制,它们分别提供内生力、支持力、协调力和引领力,从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从建立健全四大机制入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富裕的路径为:推动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增收潜能;助推产业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财富稳定增长;构建整体性粤港澳大湾区治理框架,平衡贫富差距;增收减支双向并举,大力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构建价值共识,深耕共同富裕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19.
激发惠州发展与创新活力与动力的关键是找准区域定位和优势。相较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土地、自然环境、经济产业发展环境与人文社会等内生要素是惠州的优势,协调利用好这些内生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后发优势,必将加快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