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逢军 《旅游学刊》2006,21(8):18-23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毅 《旅游学刊》2006,21(12):11-11
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即游憩商业区,是近年来随着休闲观念在城市居民中的渗透而形成的集购物和休闲两大主体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区.RBD是城市中商业服务和休闲服务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在城市中主要承担本地居民的购物和休闲需求的任务,同时也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建设相对成熟的RBD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较为典型的有上海、苏州、南京、广州、珠海等地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苏州城区22个游憩点为例,从平均空间距离通达性和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分析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和公共交通系统条件下游憩点通达性变化,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游憩流的空间分布变化,探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游憩点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苏州城区城市游憩空间对策.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各游憩点空间距离通达值决定了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公共交通系统导向下,各游憩点的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显著提高,位于轨道交通沿线上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提升明显,公共自行车对游憩点通达性提升也起到一定作用.(2)游憩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游憩点对游憩流的集散能力,但公共交通系统压缩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值,从而提升游憩点的游憩集散能力.(3)在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游憩流模式以"点对点"单一目的地游憩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为主,游憩空间呈现"双核"格局;而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下,游憩空间行为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线型游模式、旅行链模式、区域游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游憩空间呈现"多核"格局.  相似文献   

4.
北京路步行商业区是广州城市游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期望差异模型对北京路步行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顾客对北京路步行街的感知实绩低于期望.对北京路购物功能的满意度较高,娱乐休闲满意度稍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期望差异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期望差异概念模型。新的概念模型显示,服务实绩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是需求的集合体,亦是具有一定内聚力的经济形态,其规模化发展将带来公共物品的增加和其他可消费品的多样性((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明确提出,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4项基本功能。能否很好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游憩需求,是衡量城市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一、宜居宜游:城市竞争力中休闲和旅游的直接体现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和潜在能力((4))。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峰  杨开忠 《旅游学刊》2006,21(3):24-29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黄浦江两岸游憩空间结构性意象与独特性意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推动黄浦江两岸旅游意象塑造,促进两岸协同发展。结果显示:各具特色的意象元素使黄浦江西岸形成了历史文化景观,东岸形成了现代都市景观,整体意象感知由核心区向周围衰减;意象五要素在两岸空间意象构成中的作用强度不同,标志物和区域是两岸公共主导意象要素,西岸道路要素可意象度高于东岸,共享边界黄浦江是两岸意象形成的基本参照系;文化内涵是西岸特色意象形成的基调,现代服务功能是东岸特色意象形成的关键。基于以上研究,对黄浦江两岸游憩空间意象塑造、品质提升及协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CBD与RBD的概念辨析及其功能的延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军  桑祖南 《旅游学刊》2006,21(12):77-80
CBD与RBD的研究在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旅游业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广泛的重视,但对相关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了研究视野的偏差.本文在对CBD与RBD的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一、RBD包括城市RBD和非城市RBD,而对城市RBD的研究并不能概括所有RBD的特征,也不能解决非城市RBD规划和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二、从CBD与RBD的起源和功能来看,两者的不同之处大于其共同之处,CBD与RBD功能的延伸导致了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出现,对这三者的建设应有各自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黄泰 《旅游学刊》2011,26(9):59-65
文章立足分形信息论新视野,选取等级信息维和空间信息维两项指标,对苏州休闲设施系统的结构分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苏州休闲设施系统的等级结构及空间结构均具有分形特性,信息维数深入刻画了休闲设施系统的结构分异特征,也为休闲设施系统的结构优化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优化判定的标准。其次,苏州休闲设施系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的分形递变趋势,自组织能力的离心化现象较突出。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结构相吻合,准确反映了成熟型休闲设施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休闲设施系统发展越成熟,越需要重视自组织优化能力的引导和提升。其三,信息维可以弥补简单统计方法的不足,为基于行为统计规律的环城游憩带理论提供分形信息论的比较依据。另外,与以往研究比较发现,休闲设施和旅游景点的信息分维存在差异,从分形信息论视角证实了旅游仅仅是游憩的一种非惯常方式,游憩对城乡社会发展的意义远远大于旅游。  相似文献   

10.
也谈休闲城市与城市休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刊》2011,26(7):85-94
景区游憩行为计算机仿真系统是从景区游客游憩行为入手研究游憩使用与游憩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解决它们之间平衡、和谐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章深层剖析景区游憩行为仿真系统发展的内外因及由此导致的模型分类,然后以景区游憩行为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支撑、工作过程、应用为视角,详细分析国外有代表性的景区游憩行为计算机仿真系统,以期为国内景区游憩行为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方法、操作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需求的景区的"真实性".通过对游憩者真实性感知的夫子庙核心景点事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仿古观光活动"和"购物体闲活动"这两个构建夫子庙真实性感知的因子,并分别比较了它们对于本地市民、暂住居民和外地游憩者以及文化体验型、娱乐休闲型和综合型动机游憩者感知夫子庙真实性的重要程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调查表明:夫子庙景区的游憩者主要动机包括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他们对于夫子庙的客观真实性整体把握较准确,但这些游憩者即使知道夫子庙没有真实保留多少古建筑,也仍然认为夫子庙是一个成功体现了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游览区.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郊区游憩用地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明  王润 《旅游学刊》2007,22(12):18-22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郊区土地的游憩效用越来越受人关注。土地游憩功效的发挥受城市规划理念、居民休闲需求与出行习惯、土地供给制度、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游憩土地配置结果。科学的游憩土地配置要调解好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这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深入分析了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的多维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作者合作结构松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研究合作机构与团队;研究知识演进可划分为经验借鉴萌芽(1982~2006年),初步探索成长(2007~2013年)以及深入试点发展(2014年至今)等3个阶段;研究主题富有国家政策导向性,2006年与2014年为研究转折性节点;研究主题演变主要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理念借鉴、游憩多维评价、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转移到国家公园社区旅游、游憩经营与管理、游憩生态影响、游憩公共公益性,再到游憩利用维度视角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学术界研究视角主要涉及风景园林学、经济学、地学、旅游学、生态学等。今后,需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现实出发开展多学科、跨机构、多平台的深入合作,对国家公园游憩空间价值与伦理进行深度关怀与反思,而探索建立中国本土特色的国家公园游憩利用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应当成为未来亟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交通和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驾车旅游方式的兴起,饭店的空间结构对城市内部交通集成度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对城市饭店空间分布研究脉络的梳理中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饭店空间结构与交通拓扑结构的定量研究.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对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主城区各等级饭店所在交通轴线的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进行分析,发现桂林饭店空间分布与伊甘(Egan)和尼尔德(Nield)基于竞标地租理论推演出来的城市饭店空间等级模型(饭店等级越高,越倾向选址于城市中心)并不完全吻合,而表现出一种新的形态.对旅游城市而言,随着旅游者(特别是高端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城市中心已经不是影响高级别饭店布局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桂林主城区只有低等级饭店(非星级饭店和二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符合该模型,三星级以上饭店随着对交通集成度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而倾向远离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旅游和游憩专业的学术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非常快。相关文献数量增多,研究人员团队不断壮大,而且对政策制定、规划和管理等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保继刚等人在2014年指出,中国关于旅游研究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游憩和旅游研究趋势非常相似。与此同时,我们的世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文跃 《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旅游学刊》2008,23(7)
自199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而从事旅游规划的人也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背景。他们各执己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无法构建一致的话语平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旅游规划各具特色。尽管出现不少规划案例,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年中,  相似文献   

19.
邢台作为河北省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京津冀经济发展圈层里相对孤立的一个城市,邢台地区想要有一个更好的城市发展空间,就需要与石家庄、济南、邯郸、太原等相应的大城市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发展圈层和区域发展格局,在分布发展和分片发展之中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邢台为核心包括隆尧、巨鹿和平乡三个次级城市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也通过建立城市团来建立独特的邢台城市发展结构,形成以边缘促进中心来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薛莹 《旅游学刊》2006,21(4):47-54
首次提出并研究"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现象.根据系统的自组织与组织原理,以江浙沪地区为例,研究在旅游流的区域自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并研究以这些旅游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基于这种区域形态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