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围绕这个时代最主要的问题,我们当今最主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当今生态问题对于人类而言已经非常棘手,已经演变成为生态危机。然而在对生态危机的讨论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我们不能够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只有践行于人类中心主义之上,将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利益追去点,才可以去解决生态危机,才能给自身带来延续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当代生态危机的认识根源在于人类近代以来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错误思想,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世界观。相对于上述思想,儒家要求人类善待自然,师法自然,人与人并存而不相害,以及"感通万物"的仁学世界观具有更多的合理性。解决当代生态危机应当借鉴儒家仁学生态理念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吕海裕 《发展》2007,(5):134-135
生态批评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文学界,它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通过文学来重审文化,探索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已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形态,媒体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转型有着必然的联系。文学创作中平民意识的张扬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和对新的美学形式的追求,引起了大众对文学的关注,使媒体批评的兴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干扰行为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阀值,导致生态严重失衡,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是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的失范行为直接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危机。而在人类失范行为的背后,则是传统的自然价值观、社会发展观和人际道德观在作祟。  相似文献   

6.
陈琛 《魅力中国》2014,(21):227-227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阐述蕴含了丰富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但是这种生态思想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或者非人类中心主义,具有独特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包含很多内容,其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辩护、生态价值观理论内涵诠释,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价值批判和技术批评两种形式,实现了对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实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应用,需要对生态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本土文化的相互结合.基于此,本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困境人类为什么要对自然环境讲道德.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回答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危机与其说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打破倒不如说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去回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学思想,目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的《阿·戈·皮姆的故事》饱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其生态警示思想是,认识到接二连三的灾难性事件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控制欲和征服欲、人类“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和对科技的不当处置;其生态伦理思想表现为生态整体思想、生态良知和生态和谐;其后人类生态思想借助生态神学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人类的最终归宿是消融于自然,人的主体地位也随之瓦解,从而生态的本体地位得以还原,一种动态的、偶然的和不确定性的后人类生态观随之确立.  相似文献   

12.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瓦西里耶夫在作品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出正是在这一思想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大肆开发,破坏自然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同时小说指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应该和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平等相处,人类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从发端到现在已有30多年时间了,它已日益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文学批评现象,成为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显学"。中国的许多学者都已提出生态批评学科建构的问题。生态批评是一门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的边缘学科,其学科构建任重而道远。蔡同庆指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  相似文献   

16.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反对“父权制”和二元论对女性与自然的奴役和破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多样性,旨在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平共存,理想的和谐的人类社会。其在中国的生态观研究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女性与自然相互结合的新的角度,把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以及诸多社会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从发端到现在已有30多年时间了,它已日益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文学批评现象,成为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显学"。中国的许多学者都已提出生态批评学科建构的问题。生态批评是一门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的边缘学科,其学科构建任重而道远。蔡同庆指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学科发展的趋势这样五个基本要素。那么.生态批评是否是否已经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7下面将在考察生态批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围绕这五个方面对生态批评的学科建构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价值判断是道德存在的基础。就建构生态道德而言,必须首先解决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问题。在人类的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史上,曾经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理论。其争论的焦点就在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认这种内在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精辟论述和大量人类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尺度的存在及其合理性,这构成了当代生态道德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正是以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恢宏视角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道德评价.因此,关于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研究将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到底是一种新兴的思潮、新的批评流派,还是对既有批评传统的一种继承?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和既往研究成果来用以证明,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始终熠熠生辉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生态学角度的思辨只是在后现代文明、全球生态面临巨大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生态聚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