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酱油、酱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富含营养。人们炒菜时要用烹调酱油,餐桌上要用佐餐酱油,吃烤鸭要用甜面酱,吃炸酱面则离不开黄酱,形形色色的各类调味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指纯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不得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添加剂配制而成。配制酱油一般来说鲜味较好,但酱香、酯香不及酿造酱油。从生产工艺分类,主要有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在色泽上,高盐稀态酱油颜色较浅,呈红褐…  相似文献   

2.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酱油,但近日记者在吉林、辽宁等地采访时发现,调味品市场上假酱油随处可见。 袋装酱油是老百姓最常购买的酱油,通常各地袋装酱油的价格都在0.7元钱左右,可吉林、辽宁市场上的一些酱油却出奇  相似文献   

3.
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冒牌的劣质酱油很多,鱼目混珠,我们如何识别酱油的优劣呢? 一、摇晃酱油瓶子,视酱油沿瓶壁流下的快慢,优质酱油其粘稠度较大,浓度较高,流动稍慢,而劣质酱油浓度小,流得较快。 二、将瓶子倒竖,视瓶底是否留有沉淀物,再将瓶竖立摇晃,视瓶壁是否留有杂物。优质酱油油体澄清,有附着力,玩沉淀物,无霉 花浮膜,劣质酱油不透明,附着力差,炒菜不上色 或液体表面有白色小斑点。 三、看色泽,优质酱油呈棕褐色或红褐色,鲜 艳,有光泽,不发乌。劣质酱油无光泽且发…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清何为“酿造”与“配制”之区别。配料表: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配料表中标有酸水解液的是“配制酱油”,没有标明的应是“酿造酱油”。颜色、口感和嗅觉上区别:“配制酱油”色淡,没有酱香味、口感鲜,好像加了味精;而“酿造酱油”色浓,用舌尖尝,咸味适中,有酱香味和脂香味,无异味。那么怎样辨别劣质酱油呢? 一看:将盛好的一瓶酱油倒少许于碗内,来回摇几下,正常酿造的酱油,颜色是红棕色。由于酱油含有一定的脂类物质,故着色力强,酱油在碗壁上流动缓慢,即常说  相似文献   

5.
话说酱油     
酱油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食品调味品。目前,在我国大致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原料,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从近年敖汉旗  相似文献   

6.
1、摇晃瓶子,看酱油沿瓶壁流下的快慢,优质酱油浓度很高,粘性大,流动慢。劣质酱油浓度淡,流动快。 2、看其瓶底有无沉淀或杂物,如没有则为优质酱油。 3、看颜色。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  相似文献   

7.
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类。这两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酿造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酱油的国家标准开始实行已一年多了,但消费者在选购酱油时,仍然缺乏足够的常识和科学的鉴别方法,而主要是凭经验购买。有关专家指出,消费者在日常选购酱油时应避开以下误区。道先,酱油的颜色不是越深越好。因为酱油的颜色深浅是由酱油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相互作用生成的一种化合物———焦糖来决定的,酱油颜色越深,意味着营养物质氨基酸及糖类的消耗越多,颜色深到一定程度,酱油中的营养成分也就所剩无几了。其次,酱油不是越鲜越好。一般来说,豆粕、小麦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其中有一些生产厂家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在酱油配兑时添加水…  相似文献   

9.
酱油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食品调味品,酱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近年来,制假者为牟取暴利大量制售掺假酱油。为使广大消费者能正确识别假酱油,现介绍几种方法: 1.观色泽。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反之,无光泽、发乌,一般多为添加色素过多所致,食用对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我国6个省(市)销售的93种品牌的酱油中的氯丙醇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按照欧盟执行的酱油标准检测,被检测的酱油不合格率高达84%,按我国行业标准,不合格率为41%。  专家检验证实,酱油中的氯丙醇含量超标问题出在"配制酱油"身上,而在"酿造酱油"中是不可能存在氯丙醇的。  据专家们介绍,酱油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传统的"酿造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另一种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相似文献   

11.
近期酱油风波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 瞬间,人们对几乎日日必用的调味佳品——酱油,似乎突然有了重新的认识。怎样辨别酱油的真伪、如何选购才能吃上有益健康的、放心的酱油,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在超市的货架上,在街头的小杂店中,你总会看到有众多品牌的酱油供你选择。但吃那种酱油对身体有益无害,一般的消费者就难以分清。  相似文献   

12.
酱油是以粮食及其副产品豆饼、麸皮等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一种有营养的副食品。酱油的质量鉴别一般是从体态、色泽、香气、滋味、着色力、泡沫等方面进行。体态:以瓶装酱油为例,将瓶子倒竖,视瓶底是否留有沉淀,再将其竖正摇晃,视瓶壁是否留有杂物,瓶中液体是否浑浊,是否有悬浮物。优质酱油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沉渣,无霉花浮膜。同时摇晃瓶子,视酱油沿瓶壁流下的快慢。优质酱油因粘稠度较大,浓度较高,因此流动稍慢,劣质酱油浓度淡,一般流动较快。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防不胜防。多年从事酱油研发工作的专家南昌大学吴文惠高级工程师,就如何选购酱油,教了记者“一招”。人们往往认为东西贵的就是好的,那么酱油是不是越贵越好呢?吴文惠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不能单一地以价格的高低来衡量酱油的好坏,而要看其质量指标。酱油按其主要成分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来划分,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之别。每100g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占0.4%,属于三级;占0.55%,属于二级;占0.7%,属于一级;超过0.7%则属于特级。酱油的标签上一般都会注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酱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酱油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三氯丙醇超标。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究竟为何物?酱油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物质?食用含有三氯丙醇的酱油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安全优质的酱油?  相似文献   

15.
·怎样鉴别酱油 主要从色、味、香、体等方面来鉴别: 1.优质酱油色泽鲜艳,有光泽,呈红褐色或棕色,不发乌。 2.优质酱油粘稠性较大,流动稍慢,可用摇晃法鉴别。 3.优质酱油滋味鲜美,咸甜适口,没有苦、酸、涩之感,有酱香和脂香气味。 4.瓶装酱油,摇动时看瓶底是否有沉淀,瓶壁是否  相似文献   

16.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酱油,但近日记者在吉林、辽宁等地采访时发现,调味品市场上假酱油随处可见。 袋装酱油是老百姓最常购买的酱油,通常各地袋装酱油的价格都在0.7元钱左右,可吉林、辽宁市场上的一些酱油却出奇地便宜。在长白山山区的泉阳镇,记者随意走进了几家商店。记者:“这个怎么卖的?”售货员:“这种一元钱3个。”记者:“周边地区都用这种酱油吗?”售货员:“都是这样的,山沟这种卖得更好。”在调味品集中的通化二建批发市场,记者要求批点酱油,摊主打探了几句后说,想要便宜的也有。不一会儿,摊主就从屋里拎出了30袋装的一  相似文献   

17.
有名牌产品就有假冒名牌产品。从块把钱一瓶的酱油,到价值数千的皮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者无孔不入。去年第4季度国家对酱油、食用油、针织内衣、羽绒服、皮衣等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再次暴露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酱油还是“名牌”好 本次抽查酱油的样品合格率为58.5%。国有大中型调味品酿造企业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小型集体企业。北京酱油厂的“金狮”酱油、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的“海  相似文献   

18.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酱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酱油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三氯丙醇超标。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究竟为何物?酱油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物质?食用含有三氯丙醇的酱油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安全优质的酱油?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组织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部门抽检了346份酱油样品,其中18份样品不合格,主要是氨基酸态氮含量低于标准要求,菌落总数、防腐剂含量、大肠菌群、三氯丙醇含量超标。卫生部要求生产不合格酱油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并对这些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有关产品名单1.广州市番禺区中外合资泰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庄八味酱油。2.深圳好味佳酱油厂生产的好味佳白酱油。3.吉林市珍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琦酱油。4.吉林市鑫乐园酱菜厂生产的乐源酱油。5.山西省清徐老井陈醋厂生产的溯源牌黄豆酱油。6.北京喜德瑞生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质监·质管     
4成酱油不合格 酱油是最普通的也是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调味品之一,而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在对酱油产品质量所作的监督抽查中却发现,有4成酱油达不到国家标准。 在这次抽查的北京市区、通州区、昌平区、延庆县以及天津静海和河北保定市流通领域的15家企业的20种样品中,合格1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60%。抽查还显示,瓶装酱油的抽样合格率高于塑料袋装酱油的18.8个百分点。 据了解,本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它代表了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