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环球     
《环境经济》2013,(6):9
英国敦促欧盟在2030年前减排50%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日前发表公报说,欧盟应将2030年的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为2015年各方最终达成一份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作出贡献。今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年气候变化和能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研究》2021,(1):F0003-F0003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由于美欧在气候变化领域动作频频,中国参与和引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历史机遇也是历史考验。  相似文献   

3.
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增效策略,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转入生态环境部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增效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如何继续发力?为推动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能源转型变革之路怎么走?有哪些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2020年12月10日举办的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0年度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熊华文以"加快能源转型变革,从源头推动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协同治理"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海川 《新经济导刊》2014,(12):46-49
"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欢迎晚宴致辞中说。随后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相似文献   

6.
欧盟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者,其减排目标广泛影响着美国、中国等排放大国乃至全球的减排政策及行动。2020年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各国减排努力的重要时间节点。欧盟提出,2020年要比1990年减排20%或30%。通过综合分析,欧盟基本可以以较小的减排成本,实现20%的减排目标,实现30%的减排目标将主要依靠适度提高非EU-ETS(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覆盖部门减排目标,而未来1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的提高目标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条件,通过欧盟内部努力,30%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李雪 《财富时代》2024,(1):70-73
<正>继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中国加快能源金融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本文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源市场、股票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价格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碳减排技术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英国贸工部和环境、食品和农村发展部联合发布了《用于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发展战略》,这将对英国能源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背景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把气候变化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要在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国际能源署《2004年世界能源展望》显示:2002年的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超过10,000百万吨油当量(M toe),其中80%是化石燃料。预计到2030年,需求量将会增加60%左右,化石燃料也将占据其中的80%以上(即煤22%,石油35%和天然气25%)。这一趋势意味着,与能源有关的二…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节能减排,寻找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领域同时将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置于一个产业系统。实现这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将是人类未来生产生活的必然趋势。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就全球和中国,现在和未来两个空间和时间维度分析,指出为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出的努力,重点研究交通领域的改革方向——构建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这是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交通量激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设定了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的目标,而政策组合对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发展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集成模型,分析了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两者间的潜在交互关系,重点研究碳定价和能源补贴政策的组合优化对两个目标如期达成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政策选择对相应政策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不同的目标而言,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非化石能源比例和碳排放达峰两大目标的实现过程可能是冲突或协同的,依赖于政策组合的优化和选择;政策选择显著影响达成既定INDC目标的政策成本,引入适度补贴的组合政策可以大幅降低由碳税政策实施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尽量避免决策的短视化;在实施政策时尽量多打"组合拳",以碳定价政策为主,补贴政策为辅;此外,还应把握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的排放控制机遇,充分发挥其与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体系的协同效应,服务于INDC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能源需求刚性特征以及能源稀缺(能源价格走高)和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日益凸显,中国需要通过调整能源战略和优化政策选择,实现现阶段经济发展可以接受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成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经济》2015,(Z1):168-170
随着我国宣布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国内低碳发展任务将更加紧迫。在此背景下,我国将如何与各国一道继续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政府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这一行动目标?企业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低碳转型?为此,在《经济》杂志社举办的"绿色中国"首届低碳竞争力高峰论坛前夕,记者特别采访了征战气候沙场20多年的谈判专家、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宣布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国内低碳发展任务将更加紧迫.在此背景下,我国将如何与各国一道继续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政府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这一行动目标?企业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低碳转型?为此,在《经济》杂志社举办的“绿色中国”首届低碳竞争力高峰论坛前夕,记者特别采访了征战气候沙场20多年的谈判专家、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7):71-71
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9% 200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经达到9%,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今年年底,有望实现2007年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5.
6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单位GDP能耗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7%提高到10%。据悉,这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随后,在G8(八国集团)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了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并非全球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并非负有主要责任。从低碳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目前低碳发展形势较为严峻,降低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中国低碳发展道路上两个关键任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使用效率、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是制约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能源、排放和水资源环境问题是事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未来电力的旺盛需求,尽管已经提出煤炭总量控制的设想,但是预计在短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因此火力发电厂的能耗、排放和用水问题也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目前中国未来电力情景的预测,分析了各种发电技术的排放和用水强度因子,测算了各电力情景的排放和用水消耗。结果显示,至2050年,中国电力系统的排放比2030年均有所下降,但是耗水量略有增加,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的装机转向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在国家制订的宏观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中,没有考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而有关水资源的政策规划中也没有考虑到对能源消耗以及排放的影响。如何协调能源和水政策、规划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二者之间的协同效果,是未来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评。因此,对强化的提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路径及其宏观经济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TECGE定量分析了强化碳达峰承诺对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设定了四个情景包括2030、2027、2025和2023年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8亿吨、107亿吨、105.8亿吨和103.6亿吨,考察提前碳达峰情景与2030年碳达峰情景相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前碳达峰情景相比2030年基准情景,越早碳达峰,要求碳税价格越高,GDP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总消费、总进出口等都有所下降,但是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越早碳达峰,宏观经济变量下降越多,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得越多。根据CGE模型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本文为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欧盟理事会2008年3月批准了欧盟气候与能源的一揽子行动计划的背景,提出:欧盟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除了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日益影响人类的生活外,主要是基于自身能源、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考虑。分析了欧盟实现减排的方式,更新的排放交易机制将是主要手段,还有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应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等,指出:欧盟气候变化关键目标是“两个20%”,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减少20%,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占20%。  相似文献   

20.
陈诗一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19,54(7):203-208
<正>一、中国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学科发展现状近十多年来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学科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备受瞩目的重要领域。这从国内经济学领域顶级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对该领域论文发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经济研究》从2006年至今累计发表了能源环境及气候变化相关论文共计65篇。仅在2010年与2013年两年,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就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10篇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