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货币政策目标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世纪之交,与以往未曾相识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不期而遇。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紧缩将形成货币供应量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4.
简单地说 ,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我们在详细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时 ,必须注意它的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其次是有效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再就是通货紧缩。这些都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一旦发生通货紧缩 ,经济衰退即将伴随而至。那种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 ,生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等原因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都不应当作通货紧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都比较简单 ,一般是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和幅度来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在我国 ,过去长期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  相似文献   

5.
冯琳 《经济视角》2003,(5):58-61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以刺激通货紧缩。从1998-2001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比GDP的增长平均高出7.4个百分点,但货币的供给量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持续下滑,以及并不成等比的经济增长率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因此,我国当前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原因分析 1、货币供给量的多因素性。货币供给量受  相似文献   

6.
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1996年);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衰退;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等特征。其中第一种观点又称为单因素论,是国外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后两种观点则可以称为多因素论。主张单因素论的学者认为,1998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6%,居民消…  相似文献   

7.
黎卓 《经济师》2011,(10):40-41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量的客观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文章对持续走高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分析,并尝试给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孟祥仲 《经济师》2002,(6):49-50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下降。通货紧缩仅是经济周期中的短期现象 ,它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9.
物价变动是指因商品或劳务价格水平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变动。物价变动可分为一般物价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两种。一般物价变动是指商品或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即单位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当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或者说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时),这种物价变动就称为通货膨胀;反之,当一般物价水平下跌(即单位货币购买力上升)时,则称通货紧缩。个别物价变动是指具体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化。要在长期投资评价中消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权威的观点。我认为,要完全消除物价变动…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且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因此我国提出了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收缩货币供应,而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含: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11.
通货紧缩周期与周期性通货紧缩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通货紧缩是一种周期现象。我们正处在工业革命以来第四个经济长波的下降阶段。由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周期的干预,使该周期发生严重变形,推迟了通货紧缩期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不同形式和不同长度的周期,即周期性高涨和周期性萧条的更替。经济活动的这种周期性在物价方面的反映,就是在高涨期间,物价呈上涨趋势,货币供给量增加,即通货膨胀;而在萧条期间,物价呈下降趋势,货币供给量减少,即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2.
李崇  孟卫东 《经济论坛》2004,(16):129-130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目前,世界各国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努力,但欧元区国家、美国及日本的经济复苏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去年三、四月份为例,美国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了0.3%,同期欧洲、日本的物价水平也是几乎没有提高。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全世界都对此忧虑不已,经济学家称这一现象为通货紧缩(Deflation)。  相似文献   

13.
到1999年8月底,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下降23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下降19个月。学术界将物价普遍、持续上升现象称为“通货膨胀”,与之相对应,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现象可称为“通货紧缩”——这一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虽说持续的时间不长(个别国家曾出现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通货紧缩)、负增长的辐度较浅(-2%到-3%),但仍需高度重视,长期陷于通货紧缩将极易导致经济衰退甚至萧条。正视通货紧缩问题力求尽早跳出通货紧缩“陷井”,成为我国经济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对症”方能“下药”…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素之一,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在加快,中国M2/GDP比率屡创新高。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五年来国内M1与CPI的因果关系后,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1-2011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非线性LSTR2模型表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转换以时间为转换变量,转换分别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和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物价水平主要受到其自身的影响,说明我国物价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颇受争议。从购买力平价理论看 ,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有重要影响。从日本经验看 ,一国汇率升值通过货币工资机制、货币供应机制、生产成本机制、收入机制、示范机制与预期机制等使物价产生下调压力。我们需要从长期发展来考察本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人民币未来升值引发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自 1996年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持续的通货紧缩阶段。至于这场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它是由货币管理部门紧缩货币引起 ?还是经济本身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货币问题” ,换句话说是一个广义的经济问题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和经济转轨共同交织的结果。要探讨当前通货紧缩现象产生的实质 ,首先需要弄清楚它的内在含义。目前 ,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有三种理解 :①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②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前者是指由社会总需求增速下降、慢于总供给增速所引起的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需求)不足(即供过于求)而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后者是指由有效需求过旺(即求过于供)导致物价的全面、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宣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但是,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却高速增长,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考察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并非货币供应量而是汇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均受制于此。汇率名义锚使我国货币政策走入困境,央行面临着物价稳定和经济紧缩的重大取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巨大贸易不平衡下,汇率名义锚具有不可持续性。参照国际成功经验,本文建议我国应逐步放弃汇率名义锚,渐进迈向物价名义锚,实现货币政策独立和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货币增加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和非直接性。过高估计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是不适当的,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活跃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全国范围内资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及流动方向无法很好控制。文章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物价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