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指标,以此分析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1978-2014年间实际经济增长较为合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然而,近年来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一部分可以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来解释,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应高度重视稳增长任务的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71-2005年的世界油价、世界经济增长率及美国等8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数据为基础,并利用单方根检验、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初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加深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幅度,拉长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周期,但在滞后期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正逐步减弱,并由最初的异向变动转为同向变动。  相似文献   

3.
张成 《中国电子商务》2012,(16):183-1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年均达到9%以上,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波动。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内生和外生因素,对我国经济变化趋势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周期性的经济现象。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53-2008年的年度数据和1992年-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中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的经典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一般性的剖析,并做进一步地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三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在水平值和波动率上的“双重稳定”,既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还要防止产出和通胀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为此,文章使用了局部投影方法和VAR模型方法计算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函数,以此刻画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率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水平值上的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而提升通胀波动的冲击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率和通胀波动率的双重稳定功能。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以此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6.
曾奕 《商业时代》2006,(18):50-51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不完全信息制约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急需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因此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明显不对称。应该采取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高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主要措施有设立中小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周期性波动。1985年与1986年经济增长率的剧烈变动,预示着经济运行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周期的动因及其特征将与以往的周期有所不同。我们的经济政策也需要反思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学者们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经济效应的争论,银行计提资本缓冲会通过影响其信贷供给对实体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因而研究其周期性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我国8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缓冲整体上不具有周期性.但是,不同类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却表现出差异化的周期性特征,特别是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其通过对信贷供给过度波动的约束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的这些结论可为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改革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不存在直线式的增长,现代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的市场经济更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波动情况(以GDP实际增长率代表)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长度规则、峰位下降、谷位上升、振幅减小"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特征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初步完善,但同时在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必须尊重经济波动周期性的规律、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第三个经济周期学习和借鉴宏观调控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焕木  杨乃芬 《北方经贸》2007,(12):101-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执行和效果之间的枢纽,在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尤为重要。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贷款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90-2006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年贷款量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难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制约助学贷款发放的基本原因,指出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实质和作为商业贷款发放的制度性错位。以此为出发点,认为实现与社保基金的结合才是助学贷款的最好出路。社保基金的制度特点也决定了由其发放助学贷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有着切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探讨了2005-2013年我国各地区腐败与银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腐败程度与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正相关。同时,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而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提高,政府干预程度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职能应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提高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提高经济非国有化程度;企业应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控制贷款资金流向。  相似文献   

13.
薛菁 《财经论丛》2016,(5):35-44
以6地区33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民间信贷三种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效率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三种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政策性资金和民间信贷资金融资服务效率高于商业性银行资金;三种资金投向具有规模企业偏好,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相矛盾;三种信贷资金行业服务效率差异明显,政策性资金对高新技术类企业融资服务效率高;民间信贷资金融资服务对象定位不明确,影响了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综合效率,亟需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三种资金具有联动效应。这些结论为合理界定三种信贷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3季度末数据与2008年3季度末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2009年调整信贷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中,信贷资金的投入是否存在"金融歧视"和"行业取向"的问题,发现新增贷款中并不存在企业所有权性质的"金融歧视",但银行偏好将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信贷配给现象,尤其以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最为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配给的存在既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有关。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We compare the types of loans and their rates of returns for domestic versus offshore small and mid-sized private real estate credit funds. The data indicate offshore private credit funds issue smaller and subordinated loans to residential projects. Offshore lenders prefer projects in developed Asian markets, and obtain higher rates of retur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things such as loan size, seniority, and borrower locat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pronounced segmentation across real estate lending markets in Asia as offshore lenders are not a substitute for domestic capital.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数据,就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发现只有抵押贷款和非抵押贷款的风险溢价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的风险溢价显著小于抵押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似乎对更高质量的风险缓释工具执行了较高的贷款利率,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其贷款风险定价中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与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对抵押等工具的风险缓释作用的漠视,是与其特定的风险定价与激励机制有关;同时,基于供应链小企业融资中的过程控制等结构化设计等,讨论了如何降低抵押贷款风险溢价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on credit spreads of various rating categories and maturities, using federal funds futur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nticipated and unanticipated changes in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wo proxies for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re the surprise change to the current 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 (target surprise) and the shock to the future path of policy (path surprise). Although credit spreads consistently respond to the target surprises, they rarely respond to the path surprises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 of the target surprises. The way that credit spreads respond to the target surprises changes across the maturities of corporate bonds. In addi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target surprises on credit spreads is more significant in economic recessions than in economic booms.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rl Fut Mark 33:103–128, 2013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money and capital markets on small business loan failure rates. It develops a lagged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m structure and risk premium variables and the loan failure rates of the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BA). Bank credit availability to small firms is shown to be the key factor in relating changes in economic conditions to changes in the SBA loan failure rates. As bank credit availability changes over an economic cycle, there is a movement of the least risky small firms into and out of the population from which the SBA grants and guarantees loa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通过构建反映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检验2003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信贷规模资金的投放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弱;另一方面,短期来看,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放不会对物价水平的攀升产生影响,但由于其是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内,必须合理估计中国将来在物价水平调控方面可能面临的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