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呈“U”型关系,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关联效应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异质性效应下同样表现出“U”型或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及两者交互项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据此,文章提出,应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加快重点领域创新、着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特质、机理、异质性、滞后性与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中国内地25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各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逐渐减弱的滞后性;(2)从时间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差异性,伴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和环境规制力度加大,以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盛行,近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日渐减弱;(3)从地区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扩大全球价值链溢出效应、缩小不同地区间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与技术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越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正向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削弱作用要分别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3)在验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即存在单一门槛(1.5094)。低于门槛值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正向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存在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21年我国297个城市面板数据,选取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研究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与东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低经济水平城市、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城市及大城市相比,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经济水平城市、高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城市及中小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绿色管理创新水平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正向影响效应逐渐增强。基于此,提出科学布局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策略、因地制宜制定城市碳减排方针、着力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碳排放绩效提升提供有效助益。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探讨通过开放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全球价值链福利效应分析的核心议题.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的数据,基于目前最权威和准确的企业层面价值链嵌入度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和广义倾向得分法(GPS)对价值链嵌入如何影响企业就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东中部企业,其价值链嵌入的就业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通过出口效应、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跨国公司价值链布局效应等三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就业.随后的研究还表明,嵌入价值链时间越长的企业,获得的就业促进效应越为突出.最后,研究还发现就业水平与价值链嵌入度成倒"U"形关系,即边际改善效应从递增向递减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贸易关系的同时存在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BACI数据库与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探讨了目的地收入与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目的地收入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先升后降,呈倒U形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低端锁定”效应与贸易模式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以及出口结构变动有关。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高研发密集企业的倒U形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与双边价值链关联存在倒U形关系,优惠原产地规则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本地化含量、优化区域内中间品配置效率有效促进中国与缔约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提升;但过高的限制程度也会提升企业利用优惠政策的成本,进而对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抑制效应。相比一般性原产地规则,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协定之间规则异质性和协定内部规则异质性两个维度,对RCEP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及其价值链影响进行了拓展分析,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原产地规则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和年鉴数据,经验分析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在全球价值链与工薪差距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提高又会扩大工薪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开展混合贸易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开展一种贸易方式的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的提升不影响工薪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水平,增加高技能劳动供给,将缩小工薪差距重点放在提高低技能劳动的收入水平上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集中体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起到了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论,其作用机制同样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正“U”型关系。(2)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间资本错配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通过降低地区间资本错配来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3)扩展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前沿技术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替换核心变量度量方式以及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以后,主要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0.
在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格局,对全球价值链的技术进步效果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初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匹配,在此条件下实现的技术进步只是一种"幻像"。一旦代工企业有可能更进一步攀升到价值链高端时,就会触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利益,形成"技术进步悖论"。在非对称的贸易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有中心和外围、主导和依附关系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技术创新的"锁定效应"和分工固化风险更加突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利用2007—2016年我国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多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建国家创新链。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革命蓬勃发展及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的趋势下,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新动力。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大数据测度了2001—2016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赋能对自身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效率共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因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对价值链嵌入产生差异化影响。拓展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与全球价值链位置两者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政府应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外贸企业深度融合,对各类企业给予差异化政策扶持,并进一步提高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外贸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9,(3):49-59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门限模型)以及MRS(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李向军  徐桥 《技术经济》2024,43(1):1-13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根据融入增加值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及显示性竞争优势两个指标,对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对其的影响,用门槛回归模型考察制度质量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国际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正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深的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高;制度质量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显著正影响,较高的制度质量有利于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制度质量越过门槛值之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下降,这说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度质量较低国家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测度中国高校知识创新效率及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支持力度、城市化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考察了区域信息化水平对高校知识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信息化对中国高校知识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息化和知识创新效率之间符合"倒U型"关系,即随着信息化水平由弱变强,其对知识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地区信息化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而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未形成在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UIBE GVC-ADB 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效率分为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阶段,采用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引入技术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倒“U”型关系,上游地区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U”型关系;②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上游地区的成果转化率随着环境规制水平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③黄河流域和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双重门槛效应,其中,中游地区通过单一门槛检验,上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而黄河流域和上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单一门槛效应,其中,中下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  相似文献   

20.
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在企业层面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当要素价格扭曲达到一定门槛值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第二,要素价格扭曲因企业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其中,一般贸易企业、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在较高的要素价格扭曲水平下,才会达到拐点位置,从而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企业成本加成率和国内中间投入比例是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中介因素。要素价格扭曲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比例,进而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四,制度环境在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产生调节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